-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GLDAS和MODIS乌江流域植被与地表水变化关系研究
基于GLDAS和MODIS乌江流域植被与地表水变化关系研究
摘要:在西南地区,贵州省为喀斯特地貌面积最大省份,乌江是贵州省第一大河。为获得2003―2014年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地表水变化间的关系,得出植被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为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基于GLDAS、MODIS/NDVI和TRMM3B43数据,首先使用趋势分析法分析12年内NDVI变化趋势,通过简单相关、偏相关、复相关分析法得出植被覆盖变化与地表水(含雪水当量、土壤水和地表径流)间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2年中,乌江流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每年上升率为0.001 5,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年份有2007年、2008年、2009年、2013年;夏季植被增加面积最多,夏季NDVI值对整个NDVI值上升变化贡献最大;植被减少区域为西部、中部城市地区;植被增加区域主要在研究区东部;秋季、冬季植被随地表水下降而下降;常绿针叶林、灌丛、常绿阔叶林NDVI变化对地表水变化相关性较高。
关键词:乌江流域;植被覆盖;NDVI变化;地表水;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 S18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2-0192-06
通信作者:银正彤,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E-mail:312346079@。贵州省是全国自然资源丰富大省之一,其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3.6%,为西南地区喀斯特面貌最大省份[1],植被生长环境恶劣,同时受人类活动影响,植被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日益凸显。
研究植被覆盖有益于了解区域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植被覆盖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内外,水文数据模型(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简称GLDAS)数据的使用与分析都已被研究成熟[2-4],目前对GLDAS所获取的气温、降水、土壤水数据研究方法主要有趋势法、相关性分析[5]、均值法和标准差法[6]等。自1999年起,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简称MODIS)数据被学者广泛应用以研究陆地表面变化,Tian等使用MODIS数据研究长时间序列的植被变化中,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简称NDVI)数据分析2000―2012年内蒙古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生态修复工程对植被覆盖影响时发现,在研究期中内蒙古植被覆盖在生态修复工程作用下得到增强,为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7]。Badreldin等基于MODIS数据结合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对埃及沙漠化进行检测[8]。以MODIS数据提取植被覆盖数据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均值法、趋势法、相关分析法、偏相关分析法,但分析过于简单,只考虑单一相关性,均未涉及到其他因子对变量因子的影响[9-10]。
本研究选取MODIS/NDVI数据结合GLDAS和热带降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简称TRMM)数据,使用相关分析法、偏相关分析法、复相关分析法综合分析2003―2014年乌江流域植被变化与地表水间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乌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104°10′~109°22′E、26°06′~28°48′N,在贵州省境内部分贯穿贵州北部。研究区 1 ∶400万植被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http://),主要分为6类: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耕地、草地、灌丛和无植被区(图1),研究区地势西高东低,喀斯特地貌?l育显著。乌江在贵州省内河长802 km,是贵州省第一条大河,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自西向东流经黔北包括贵州省省会贵阳市、渝东南,在重庆市涪陵区汇入长江,全流域区属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18 ℃。乌江流域贵州境内全区平均高程为1 226.21 m,相对高差为2 791 m。自1982年乌江渡水电站完工后,目前干流上已建成11个梯级水电站。乌江流域受喀斯特地貌、区内人类活动、流域梯级开发影响,生态脆弱,资源可持续发展较弱。
1.2数据来源与处理
选用2003年1月―2014年12月MOD13Q1数据,轨道号为h27v06,空间分辨率为250 m,16 d为1期,每年23期,共276幅影像图,数据来源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简称NASA)官网。首先使用
MODIS reprojection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