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人居环境视角陶渊明田园诗中乡村美
基于人居环境视角陶渊明田园诗中乡村美
【摘 要】人居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由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四大基本要素构成。本文基于人居环境理论,从乡村生态环境、农耕生产、乡村生活、乡土文化四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乡村人居环境之美,提出了陶渊明田园诗对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人居环境;陶渊明;田园诗;乡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1-0134-03
一、引论
20世纪90年代,吴良镛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人居环境理论。他指出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由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构成,并强调建设人居环境必须坚持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五项原则。其后,武廷海发表了《吴良镛先生人居环境学术思想》,金吾伦发表了《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实践》等,在诸多学者的研究探索下,人居环境理论不断丰富,并逐渐成熟,为我国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许多学者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乡村建设中,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发展对策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周侃、蔺雪芹、黄建新、刘飞翔等人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地域内农户生产生活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既包括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等硬环境,也涵盖生活舒适度、经济发展水平、人际关系、安全归属、社会秩序等软环境。周侃、蔺雪芹等还建构了包括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支撑、社会协调在内的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胡伟、冯长春、屈寒风、苏焰伟、张博野等人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在农村这一特定区域,以其自然生态环境为本底,由多个乡村空间聚落形态和多种生态环境要素、生活要素、生产要素、人文景观、生态景观等镶嵌一体的生态与人文经济社会系统,人类在这一系统中进行着居住、耕作、教育、文化、娱乐等一系列活动。李伯华、刘沛林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它由人文环境、地域空间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组成。彭震伟、陆嘉认为乡村人居环境是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构成的,是对乡村生态、环境、生活、生产、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应。鲍继峰则认为乡村人居环境由居住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
从对乡村人居环境已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构成乡村人居环境有四大基本要素: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自然环境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人居环境建设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生产活动是维存人居环境并促进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的根本动力;关心人及人的活动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人居环境建设必?适应“人与人”的关系特点,实现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人类在客观的物质世界里创造出更为深邃的精神文化世界是人居环境的灵魂所在。因此,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四大要素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人居环境系统。
纵观历史的发展,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美好人居环境的憧憬和探索。在我国古代,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他的田园诗中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乡村人居环境美景图。其诗描述的由乡村美景、生产与生活实践以及表达的乡土情感等所构筑的人居环境至今让人向往与深思。
二、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乡村人居环境
作为“田园诗派”的鼻祖,陶渊明是一个彻底的田园归隐者,亲耕园垄、扎根乡野、以笔赋诗,用诗将乡村之美凝结,用笔将乡村人居环境定格。
1. 人居环境生态美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归园田居?其五》),南山脚下,丘园田边,涓涓细水缓缓而过,怀山之水虽终不见其源,却闻潺潺溪水那沁人的音旋,山涧流水清澈见底,掬水可饮,驻足岸边,濯足水中,顷刻,清凉渗入血液,流遍全身。“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极目远眺,远处的村落依稀可见,云气之下屋舍暧暧,淡青色的炊烟袅袅升起,融入暮霭,渐渐消散,侧耳谛听,深巷中不时传来犬吠鸡鸣,陶诗笔下的真实乡村,可谓清梦回处的空蒙仙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祖宅前方,片片良田,一览无余,和着微风的节拍,品味空气中泥土的气息。家宅内,茅草屋舍俨然有序,其虽质朴却也不失别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归园田居?其一》),房前屋后,榆柳依依,树影婆娑,柳絮漫天,浓荫匝地,正直桃李花开的时节,堂前回首处,落英缤纷,翠微连横。“园蔬有余滋”(《和郭主簿》),不算宽敞的庭院里,留有一片农家菜园,淑气催萌蘖,菜花映蝶舞,七彩斑斓的小院,涉目成趣,移步换景,真甘心就此于这清逸闲趣中沉沦。
陶渊明笔下,好一派好山好水好风景。远处,山遥遥耸翠,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