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容针”刑事犯罪实务问题.docVIP

浅析“美容针”刑事犯罪实务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美容针”刑事犯罪实务问题   摘 要:据统计近几年,药品类的违法犯罪行为呈高发态势,特别在微整形市场尤其严重,公安机关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对其予以打击,但面对巨额利润,仍有人铤而走险,现有的法律监管对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不足以令他们生畏。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受害人,普通人也能通过微整形暂时变得更年轻、更美丽,但实际上,这种脱离监管的不正当行为使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将成为这种交易的受害者,严重影响了医药市场的正常秩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隐患。   关键词:美容针;销售假药;非法经营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美白、瘦身等美容微整形需求不扩大,加上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的推广,以及微整形市场的巨大利润,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趁,在美容院、微信上销售肉毒素、溶脂针、玻尿酸等“美容针”。而在美容院、微信上销售的肉毒素、溶脂针、玻尿酸等基本上是三无产品。打“美容针”的人也是一群并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一般是文化水平较低外地打工者,没有任何医药卫生知识,可能就参加过几天所谓的培训,用以低价从微信上购买的“美容针”,在美容院内或在微信朋友圈内推销给他人,之后在住宅、酒店、美容院等无消毒设施的非正规场所内打“美容针”(即微整形)。   据统计近几年,药品类的违法犯罪行为呈高发态势,特别在微整形市场尤其严重,公安机关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对其予以打击,但面对巨额利润,仍有人铤而走险,现有的法律监管对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不足以令他们生畏。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受害人,普通人也能通过微整形暂时变得更年轻、更美丽,但实际上,这种脱离监管的不正当行为使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将成为这种交易的受害者,严重影响了医药市场的正常秩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隐患。   药品安全是关乎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民生问题,上升为刑事犯罪更是刑法重点关注的民生保障领域,刑法必须做出有力、有效的回应。本文将从刑法上如何有力打击打“美容针”行为为主线,审视我国相关刑法及其法律对“美容针”产品的保护现状,并力争为其提供部分建言。   1 刑事立法现状   司法实践中一直以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销售假药罪对打“美容针”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对假药含义的界定援引的是我国《药品管理法》对于假药及按假药处理的相关规定。《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2款第1项对假药的内涵作出明确界定:药品成分与国家规定的药品应含成分标准不相符的假药;以不是药品的其他物质假冒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上述两种情况因质或量不达标,会影响药品的效能,从而对药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带来隐患,被称为严格意思上的假药。   《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2款的第2项,规定了哪些情况按假药处理:1.国家禁止使用的药品;2.未经国家批准即生产或进口的,或未经国家检验即销售的;3.已变质的药品;4.被污染的药品;5.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品;6.标明的功效或适应症与药品规定不符的。上述6种情况不是严格意思上的假药,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视为假药进行处理,理论和实务上称为法律拟制假药。   2008年7月21日国食药监办【2008】405号《关于将A型肉毒毒素列入毒性药品管理的通知》的规定, A型肉毒毒素及其制剂列入毒性药品。   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生产、销售假药,应当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第(三)款:生产、销售的假药属于注射剂药品、急救药品的。   虽然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释等明确了打肉毒素的行为构成销售假药罪,但是笔者从理论及实践操作中形成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来看,以该罪定罪还存在很多适用困境。   2 刑法适用困境及部分建言   2.1 入罪有争议,认为法律拟制假药入刑需谨慎。   法律拟制假药中第2种和第5种主要涉及到没有完成国家规定审批程序的药品,对于此类假药的规定,理论界普遍认为是国家基于对药品管理的需要,《药品管理法》作为行政法规,注重市场监管、维护药品市场经营秩序无可厚非,但作为刑法来讲,对于这类假药,要谨慎区别对待,避免造成事与愿违的局面。特别是2015年的陆勇销售假药案后,理论界对法律拟制假药中的第2、5种情况普遍认为销售未经国家批准即进口的外国合法药品不能认定为假药。   而笔者在办理大量“美容针”案件中发现,除了部分A型肉毒毒素是假货外,还有部分“美容针”(包括A型肉毒毒素和溶脂针等)在外国是合法药品,只因为未经国家批准即生产或进口被认定为假药。司法实践中,针对这种情况,是无法向当事人解释,外国合法药品为什么在我国是假药。就像陆勇案,社会上、理论界均对这种情况提出了质疑。   作为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