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湾铜钼矿成矿规律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湾铜钼矿成矿规律初探   [摘要]介绍了李湾铜多金属矿区域地质背景及矿产地质,分析了该矿场的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围岩与夹石,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为矿区深部找矿、外围找矿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李湾铜钼矿 矿床特征 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5-2   0引言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李湾铜多金属矿位于池州市贵池区里山办事处境内,为一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断褶带南缘、贵池背向斜带之自来山背斜西段核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下段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白云岩中及其与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接触带中。矿体的发育受岩层层位和岩体接触带双重因素控制。   1区域地质   李湾铜矿大地构造单元隶属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带。区域地质构造处于贵池背向斜带之自来山背斜西段核部,巴山岩体西南外围。区域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贵池小区,主要出露地层为奥陶系―志留系高家边组。查区西侧边缘分布有区域性梅村―墩上北北东向左行平移大断层。   自来山背斜:轴迹走向总体北东延伸,本查区内为73°,核部地层为奥陶系仑山组下段白云岩,北西翼因岩体侵入破坏支离破碎,南东翼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上段灰岩至志留系高家边组砂页岩,地层倾向南东,倾角44°―65°。沿背斜核部岩浆、热液活动频繁且强烈,沿背斜轴分布有中酸性花岗斑岩、花岗岩长斑岩侵入且沿岩体接触带蚀变强烈,局部富集成矿。   2矿区地质   2.1地层   勘查区内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组、红花园组、大湾组及牯牛潭组。各地层岩性特征简述如下:   仑山组上段(O112):灰、浅灰色中厚-厚层致密灰岩夹白云岩、灰质白云岩。   仑山组下段(O111):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白云岩。近巴山岩体附近已大部分强烈褪色和白云石大理岩化、矽卡岩化。是矿区内主要赋矿层位。   红花园组(O1h):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碎屑灰岩与致密灰岩互层、夹假鲕状灰岩、薄层灰岩。   大湾组(O1d):紫红-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瘤状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牯牛潭组(O1g):浅绿、浅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系带灰岩。   以上地层中仑山组下段白云岩占居勘查区大部,其它地层分布于区内东南一隅。   2.2构造   2.2.1褶皱   区内褶皱构造为自来山背斜核部及其南东翼,背斜特征前面已叙述。本勘查区内背斜核部因岩体侵入破坏已支离破碎,矿化带亦位于核部岩体接触带中。   2.2.2断层   勘查区较大断层有两条,F1为发育勘查区西北侧边缘,呈北北东向展布的区域性梅村-墩上大断层的一部分;F2即位于勘查区南侧边缘,呈北东向展布的逆断层,此断层北盘为仑山组上、下段灰岩、白云岩,南盘为红花园、大湾组等地层,断层走向长约4.75公里,两端均出勘查区外。断层倾向南东,倾角约50°。   2.3岩浆岩   勘查区岩浆岩非常发育,岩体受自来山背斜构造和北北东左旋平行断层的控制,分别形成浅成侵入和次火山岩体。   2.3.1李湾侵入岩体   为巴山岩体南东边缘相的一部分。岩体分布于自来山背斜核部,北东向分布,出露面积约0.30km2,本勘查区出露约0.20 km2,分布于中、西北部。据区测资料,为燕山早期-晚期多期次形成的复式侵入岩体,岩性包括正长斑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等,其受近东西向断层控制,该岩体及其南接触带(外带)均强烈蚀变和铜钼矿化。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主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   花岗闪长岩(γδ)   在坑道及坑内钻中发现,近东西向呈脉状分布,宽5-10米不等,长几十米-近百米。围岩为奥陶系下统仑山白云岩,接触带均倾向南,倾角55-70°。岩石一般浅灰绿色,因蚀变强烈,原岩结构均模糊不清。主要成分为斜长石、石英。该类岩体均与矿化有关,如①号矿体即为岩体矽卡岩化的产物。本区侵入岩成分及期次复杂,偏基性岩体应晚于偏酸性岩体。   2.3.2李湾次火山体   分布于勘查区北东侧,区内仅分布其一小部分,岩性为粗面质熔结角砾凝灰岩。   2.3.3脉岩   另在勘查中发现成矿后期脉岩岩墙分布,主要岩性为安山玢岩,多呈北东向或近北西向分布,宽几十公分。   3矿床特征   李湾铜钼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下段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白云岩中及其与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接触带中。矿体的发育受岩层层位和岩体接触带双重因素控制,属矽卡岩型矿床。本矿床矿体数量较多,采矿权范围内发现的大小矿体共有21个。其中以①、②号矿体规模较大。   矿体呈似层状、板状、脉状,相互近平行分布。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倾向南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