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地发展历程.ppt

第三章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地发展历程.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地发展历程

第三章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 发展历程 第一节 我国古代社会救济思想和 社会救助实践 一、古代社会救济思想 二、古代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实践 1. 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的特点: 一是家族,二是同乡,三是行会,四是宗教 2. 政府的社会救助制度 第二节 我国近现代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略)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社区社会工作 (一)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 (二)梁漱石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区社会工作 第三节 当代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工作(略) 一、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二、社区建设与社区社会工作的关系 第四节 我国港台地区的社区社会工作 (略) 第四章 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根源及其基础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根植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而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和希伯来文明,以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为主导,崇尚理性,宣扬博爱、平等,追求民主与科学。这一价值观念发源于资产阶级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形成于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近代民主政体之后。 社会工作的核心目标: 追求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及需求的肯定.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来源 (1) 新教伦理 (2) 人道主义 (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愚昧,提倡理性) (3) 社会福利观念 2. 社会工作价值的演变过程 (1)宗教、慈善活动时期的早期社会工作价值观 (2)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3)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3. 社会工作价值 (一)人的价值与尊严 人的“价值”指人的生命权,人的“尊严”指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的生命是社会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人的尊严意味着人的平等权利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尊重和满足。为此,社会工作者应关怀需要受助者,尊重他们的个性,应以“人”、“处于困难的人”、“需要救助的人”来看待和接纳案主,而不是给某些案主帖上固定的标签。社会工作者只有在工作中自觉地意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才能协助案主重新得到自尊和他尊。 (二)社会正义 正义包含公正、公平、平等的涵义,指社 会成员享有基本相同的权利、机会、义务和社会 福利的理想状态。社会正义意味着保证人们的平 等机会和权利,保证人的价值和尊严两种基本的 正义: 1. 报应性正义(Retributive justice):对违反法律或社会 公理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或受到相应的惩罚,是 伸张正义。 2. 分配性正义(Distributive justice): 指社会制度或组织 是否有合理的秩序达致平等利益或负担的分配,包括按 人均、才能或功绩具体需要等不同准则的分配。 (甘炳光、梁祖彬等,1994) D.塞立比 (D. Saleebey)认为社会工作的 社会正义的价值内涵 1. 社会资源根据需要原则进行分配,因为这些社会资源是个人资源发展的基础,获得这些资源是一种公民权利; 2. 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机会是完全开放的,那些并非个人过错而遇到不公平障碍的人应得到适当的补偿; 3. 建立以人类发展和丰富人类经验为目标的社会机构和政策,并使其居于比其他机构和政策更优先的位置; 4. 社会和政治权利的专制运作应遭到革除; 5. 作为建立特权、发展和分配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的压制政策应被放弃。 (三)助人自助 “助人的价值是社会工作者的第一面旗帜。” (王思斌(1995) 助人即提供利他服务,这种利他服务的特征是非营 利性服务。社会工作者帮助或协助受压迫和危机中的 人,增进这些人改变自己和社会的能力,也是为了社会 正义和人类的价值及尊严。助人通常被看成既是社会工 作的一个职业特征,又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价值观。 按照理想达到的目的和实现的手段,价值观可分 为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 终极性价值观:评价社会工作目标或意义的观念。 工具性价值观:包括对社会工作者自身行为准则的 评判。 例如,将“廉正”和“能力”视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终 极)价值是重要的价值补充。 “廉正”指社会工作者始终 意识到专业的使命、价值、伦理原则和伦理标准,按照 其规定性诚实地、负责任地进行实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