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质性集体林权改革林农获益差别化研究.docVIP

基于异质性集体林权改革林农获益差别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异质性集体林权改革林农获益差别化研究

基于异质性集体林权改革林农获益差别化研究   摘 要: 以贵州省300多个林农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围绕林农异质性与集体林权改革中的林农获益状况,运用统计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基于家庭、认知和行动层面的异质性,社区林农从集体林权改革中获益的效果具有差异性。社区内林农经济资本越大、林业资本越多、劳动力资本越多、政治资本越充足以及对政策的认知程度越深,就越容易从林改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和较好的效果,反之亦然。基于上述结论,政府在考虑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时,应该注意和支持社区基层行动者的行动能力构建,特别需要关注基层利益主体由于行动能力差别而导致的获益差别化。   关键词:林农异质性;集体林权改革;获益;差别化   中图分类号:F3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5-0109-07   农村的社会关系是集体林权改革的重要背景之一,脱离农村的社会背景来谈林改将会无益于解决农村的林业问题[1,2]。因为,林权改革的最终落脚地还在于基层社区的社会行动者围绕林业的行动,而基层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权力及社会网络关系,社会分层,弱势群体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等都关系到基层林农能否从集体林权改革中获益。   不同学者对在集体林权改革过程中的不同利益者主体的获益情况进行了调查。肖泽忱等从林业工作人员和林农两个不同主体对林权改革认知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对于林改的不满意度和对政策的清晰度,林业工作人员要高于林农[3]。贺东航等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新林改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但有些地方却没能很好地兼顾到公平,外来非农资本、信息不对称、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导致林权集中和失山林农群体的出现[4]。这表明不同利益相关者在集体林权改革中的体会明显不同,同时其获益的效果迥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社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日益增强,传统农村社区成员呈现出社会特征分化与社会结构层化变动趋势。农村社区内的二元差距不断扩大,出现了少数在资源禀赋、社会偏好等方面与多数普通农户存在异质性的乡村精英阶层[5]。这种农村社区内的异质性社会背景可能会对不同社区成员在集体林权改革过程中的行动机制产生重要影响,导致他们获益结果不同。   本文所运用的获益概念与经济学上的绩效概念不完全一样,获益强调行动者从林改中获得的收益,这种收益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上,而且也表现在社会资本、权力等收益上,是扩大化的概念。同时获益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从微观行动者的视角看待集体林权改革的效果,而不是从宏观整体概括。本文将在充分考察社区林农的异质性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描述社区内部异质性与获益差别化的关系,讨论社区行动者主体在集体林权改革过程中获益的差别化问题,最后提出行动者获益差别化对集体林权改革政策评估的启示。   一、资源禀赋、行动能力与林农异质性   许多时候,农民经常作为一个无差别的概念用于农村政策制定中,但是农民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群体,农村社区“内部依据财富情况,权力,性别,民族特征等因素”而高度分化,有极大差别[6]。村庄的社会分层以及异质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假如政策制定中没有顾及农村中的这种分层和异质性,那么政策所达到的效果就未必可以实现政策的目标。以基层社区的资源禀赋和行动能力为主要依据,农村的社会分层可以概括为“精英—能人—普通人—贫困户”序列。   1.贫困户。由于年老、孤寡、离异、残疾、疾病、无家等原因造成,他们的现金收入极少,经常欠债,经济和生活水平处于乡村最底层。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帮助,就需要依赖政府的有效社会救助,但是在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下,政府的救助也是有限和不足的。他们在与外界的社会政治联系,获取资源能力,经营农林业等方面就明显处于劣势,在乡村社区中也往往容易遭受社会排斥。对这部分人,如果不特别对待,即使分给他们林业资源,也可能由于其自身的弱势,没有能力或者难以掌握和主张其资源权利,可能表现出极大的产权不安全性。   2.一般农户。普通农户可以勉强对付生活基本需求,但是也没有结余,经济和生活水平处于乡村中等偏下。他们主要以农业生产为生,当出现自然灾害等意外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下降非常快。在林业生产上,他们往往成为风险回避者,但是因为面临有权人士的压力而难以掌握其对资源的利用权利。例如,由于林木生长的周期性比较长,投入比较大,经济效益很难在短时间内充分体现,普通农户自身的经济条件所限,很难进行大资本的投入。这就导致了普通林农与林业精英相比,普通林农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使他们在村庄社区公共决策中的话语权难以得到体现。   3.能人家庭。他们拥有更广泛的社会政治联系,有一定的技能,教育水平和资产,他们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处于乡村中上等。他们可以利用与外界的联系,积极从事一些经济行动以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