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认知中医典籍隐喻翻译
基于认知中医典籍隐喻翻译
摘要:中医的基本认识和思维方式是“唯象”,中医典籍中隐喻等比喻辞格极为普遍。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隐喻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中医的隐喻翻译非常复杂,因为它是一种心理认知,牵涉到汉语和英语以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转变。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分析中医隐喻翻译,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认知;中医;隐喻;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90-02
一、隐喻认知理论
认知语言学源于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的紧密结合,主要探究人的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George?Lakoff和Mark?Johnson划时代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隐喻,以认知科学为视角来探讨隐喻问题。他们建立的隐喻认知理论被正式列入认知科学,使隐喻研究不再受束缚于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
根据隐喻的认知理论,它是一种心理映射,人们通过这种映射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建立关联,从而实现对事物的认知。隐喻翻译就是最大程度地将一种语言文化中已有的隐喻关联反映到另一种文化之中。隐喻翻译要注意处理不同文化认知的差异、不同文化传播产生的矛盾、忠于原文隐喻与语言生动性之间的矛盾等。总的说来,要产出良好的隐喻译文,就要搭建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思维过程,进行思维过滤,延续原、译文词语相似点的思维创新,并确定恰当的本体与喻体的语义关系,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二、中医语言的隐喻性特征
中医产生于独特的文化环境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这种“取象思维”是古时候的中国人进行观察而发展起来的,通过表面的“象”来认知内在的本质。这种“象”是具有一定内涵或表示一定意义的形象,从表面现象进行对未知领域的推测。为了说明世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必须遵从阴阳的变化这一抽象道理,《内经》就用了“变化之父母”加以阐述。对于世界的认知,人类早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认知身边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现象和地理概念相关的概念隐喻大量存在于中医学科中;古人看到水、气、云、雨升降的自然现象,认知到人体的精、气、血互相转化,从而探索出人体物质代谢的规律;中医解释病因病机也是用“风、暑、寒、热、湿、燥”等自然现象,这些都是中医所特有的概念隐喻。对中医概念隐喻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医理论普遍存在概念隐喻。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更体现了中医学的认知方法,从中可以看出中医理论对人体、疾病和治疗的独特认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中曾指出:“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要么重塑其形象,要么对其修改,要么对其意义和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林林总总,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如此密不可分,与文内重要性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隐喻翻译存在于思维与心理活动之中,通过语言、文化、认知等方面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中医语言同中医理论一样,既古老又复杂,有着明显的抽象性,还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它的思维手段就是隐喻,以简单喻复杂、以熟悉喻陌生、以已知喻未知、以具体喻抽象。隐喻是中医语言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在进行翻译时应分析中医语言的隐喻特征,努力寻求不同文化间所具有的相似性,尽量找到最贴切、最对等的目标语进行翻译。
三、基于认知的中医隐喻翻译
隐喻一般不直接使用提示比喻的动词,而把客体和主体当成统一的事物同时陈述出来。中医典籍中常用判断、对举(并列)、附加、陈述等方式进行隐喻。当前中医学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接受,人们迫切想了解中医,想理解中医语言和中国传统医学的文化内涵。翻译隐喻时,译者当然要做到“信”,但同时又不能失其“雅”,因为中医典籍中隐喻性的语言是古人将深奥的诊治理念和陌生的医学理论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阐述,这样的用法使中医语言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欣赏性。因此,中医典籍隐喻翻译需要切实可行的翻译理论作为指导,基于认知理论寻找不同文化间共同的概念,选用适当的策略进行翻译。
(一)明喻法
例1: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难求老。
译例:For longevity,the ancient immortals,when doing Daoyin,stretched their body and limbered up their joints like bears and moved around like an owl.
分析:此句形式是并列,隐喻部分是“熊经鸱顾”,应该理解为“像熊那样伸展,像鸱鸟那样环顾”,这种隐喻的活动方式通过并列形式表达出来。将此句翻译成英语时变隐喻(熊经鸱顾)为明喻(stre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课堂自动考勤系统研究.doc
- 基于计算机视觉昆虫识别研究.doc
- 基于计算机视觉施工现场车辆监管技术研究.doc
- 基于计算机视觉植物黑腐病病斑分析.doc
- 基于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PCB贴片检测研究与应用开发.doc
- 基于计算机视觉理论石材大板表面轮廓提取算法研究.doc
- 基于计算机视觉结构动位移测试.doc
- 基于计算机视觉葡萄叶部病害识别研究.doc
- 基于计算机视觉马铃薯外部品质检测应用研究.doc
- 基于计算机视觉运动目标跟踪算法.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