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借代与文化王天星提要借代是一种认知与思维的-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借代与文化
●王天星
提 要 借代是一种认知与思维的普遍模式,是人
类文化活动的一种重要而普遍的形态,是汉文化形
成并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汉民族特别喜用借代手
法,尤是文人、学士喜好、擅长的一种语言技艺,表现
出文化与知识情趣兼娱乐性。基于神话传说、民间
故事、历史遗存、文献典故、文化意象、国情民俗,汉
语借代折射出汉文化的民族特征与心理,表现出汉
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关键词 借代 文化 汉语
一借代创造借代文化
在修辞学领域,借代是一种典型的修辞手段,它是基于相
关关系,依附于语境,临时性借用或创造一种指称或表达的方
式。借代的运用基于人类的认知心理。在认知世界中,借代
是一种认知与思维的普遍模式,这种普遍模式对人类的文化
世界深具影响,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均基于相关关系 (或相似
关系)。整个人类就生活在相关关系 (或相似关系)中,人类的
一切文化活动都脱离不开相关关系 (或相似关系)。它不仅是
人类思维的普遍模式,同时也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形态。
借代是类文化活动的一种重要而普遍的形态,是汉文化形成
并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类对于世界、人类产生的构想在原始思维中以盘古开
天辟地,伏羲、女娲造人,上帝创世纪等的借代行为来阐释。
北方阿尔泰人来到中原地区以后,不少部落都同时以太阳为
图腾,因此产生了“帝俊之妻生十日”的传说;这些部落作为后
来者,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发生冲突,因此产生了“羿射九日”
的故事。这些传说是对远古时期人类存在形态的一种借代描
述,以“太阳”贯穿。中国民间以繁衍能力强的动植物作为具
有生殖崇拜意义的“信物”,在陕北地区,青年男女嫁娶时,须
手提公鸡、母鸡各一,至今沿袭不废,这是对古代婚礼送雁方
式的一种借代行为,鸡为雁鸟的遗存和变异。雁顺应物候、阴
阳,生殖能力强、生生不息,合于男女结合的美好观念。婚俗
中以“枣”、“桂圆”这些实物表达“早生贵子”,成为谐音借代;
同样的,在建筑装饰图案、居家摆设等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中,
以“瓶”代平安,以“鱼”代年年有余,以“瓶”中生出三“戟”表达
“平生三级”,房屋后壁装饰“蝙蝠”代“必有后福”,以猴居马
上、树挂蜂窝代“马上封侯”,均属谐音借代。神秘文化中的巫
术、诅咒,以指甲、头发、衣着代相关某人,祈求对所代真人降
灾,是以相关之物代替真实。一绺头发寄相思,是以部分代整
体,睹物思人。离别赠扇或香罗帕,见物即见人,是相关替代。
京剧中有一出戏“打龙袍”,天子有错,以衣物代人接受责罚,
京剧中有马鞭挥动指代骑马。舞台布景中常以部分代整体,
所谓一砂一世界,一木一森林,一排房子就是一个城市。园林
中存在着借景,借外在之景入内,形成有机和谐的组成部分。
抽象绘画中以点线的轮廓勾勒以及色彩的把握来替代人形物
事。中国画中,以四季中的某种代表花卉指代季节。中国五
行文化中,以青、赤、白、黑、黄代表东、南、西、北、中和木、火、
金、水、土的五方正色,以具有特征的色彩指代。在文化世界
中,借代行为依靠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替代表现。这种
相关关系体现出丰富的形态、层次与种类,从形式、意义、功
用、表现力、解释力、艺术性等等方面通过借代以实现。
二汉民族的借代文化
借代在文化学中具有相当的价值。汉民族特别喜欢用借
代手法,这种非直陈的表达方式含蓄、曲致、雅变,尤是文人、
学士喜好、擅长的一种语言技艺,富含文化性,诗文韵律巧妙、
美好、妥贴,耐人寻味,精要亦生动,传达出汉民族所喜好并崇
尚的文化与知识品位。
从文化角度来看,借代可谓汉文化的一种特征,具有悠久
的传统,这种手段的产生与存在合乎社会语用需求,具有实现
话语的功用和审美价值,体现出汉民族含蓄、委婉、美雅与情
趣的文化心理。
借代从本质而言,取决于人的文化心理的选择,人的文化
心理赋予诸事物之间相关关系与意义,在文化允许的范畴内
获得认知,引以为代,它是一种文化产物,是文化心理焦点的
反映。汉语借代表现出汉民族方方面面的内容,基于神话传
说、民间故事、历史遗存、文献典故、文化意象、国情民俗,折射
出汉文化的民族特征与心理,表现出汉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
同时,在历史演进中成为一部汉文化发展史。
我们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