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典型案例C公司付息违约和终止上市风险处置案例.PDF

债券典型案例C公司付息违约和终止上市风险处置案例.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债券典型案例C公司付息违约和终止上市风险处置案例.PDF

债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教育专项活动 (二 )债券典型案例 债券典型案例 C公司付息违约和终止上市风险处置案例 C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注册地 为S市,实际控制人为N。公司于2010年11月X 日在交易所阿上市。2012年3 月,公司发行 了10亿元存续期为5年、附第3年末发行人上调票面利率选择 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的公司债 (以下简称 “11C债” ),发行利率 为8.98%,每年的3月X 日为债券付息日。2014年3月X 日,公司发布公告, 无法按期全额支付第二期债券利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引发国内外市场、 媒体的高度关注,打破 了刚性兑付的预期。 一、风险事件成因 1、全球光伏行业陷入低谷,国内光伏企业 内忧外患 2011年下半年至2013年,全球光伏行业均步入急速下行的状态,作为 两头在外 (设备、原料和市场在外 )的中国光伏企业更是内忧外患,从曾 经的辉煌跌入低谷。从外因来看,美国市场的 “双反”已对中国光伏业形 成巨大的冲击,欧洲市场此前的 “双反”调查及萎靡经济下薄弱的需求更 是给中国光伏业致命一击。从内因来看,国内光伏产业盲目扩张、产能过 剩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赛维LDK、尚德等纷纷倒塌,中国光伏产业风光 不再。 2、公司转型过于激进 ,未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 在面临着产品价格不断下跌、毛利被大幅压缩的行业大背景,在经营 业绩的压力下,2011年下半年,C公司开始率先尝试全面向电站投资建设转 型:一方面自身大量进行电站项 目投资,另一方面,组件销售也全面直接 面向电站投资商。该转型虽然可能提高公司的组件获利水平,但也将公司 的资金周转风险推向了极致。一般来说,电站项 目投资需要在项 目上网协 议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网,方能取得约定的补贴,故电站项 目建设的时效 性非常强。另外,境外光伏电站投资采取 自有资金20%、银行贷款80%的方 案,故在电站投资建设过程中,银行的资金支持非常重要,如果未及时获 得银行贷款,在电站建设的时效性要求下,公司必将大量投入 自有资金, 公司资金周转将被推入深渊。 3、欧债危机使公司资金陷入全面 困境 C公司未预测到欧债危机以及欧洲经济衰退导致当地银行对电站建设贷 款收紧银根,贷款比例缩减、放款速度拖延。于是,本应通过银行贷款融 资支付的组件款和EPC商费用 (两项大约各占电站总投资的60%-70% )只能 通过自有资金解决,待电站建成并网发电三个月后才能够申请银行贷款融 资。2011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已完成大规模的电站前期投资,因此C公司只 能不断的向所投资电站销售 自产组件,且短期内无法收回应收款。过于冒 进的投资策略,导致C公司资金紧张。C公司外售组件的客户基本均锁定为 光伏电站投资商 (相对来说毛利较高 )。这些客户同样需依赖银行贷款融 资以支付组件款,在欧洲银行不断紧缩银根的趋势下,客户付款周期一拖 再拖,进一步加剧 了C公司资金链的紧张情况。 4 、国内银行抽贷导致资金链断裂 光伏行业陷入困境后,国内银行将光伏列入重点关注行业,紧缩银 根,加大贷款催收力度,公司融资渠道受到了极大限制。截至2012年三季 度末,C公司已到期未成功办理续贷的银行贷款大约5亿元,但其余到期的 银行贷款仍办理了续贷。到了10月份,银行对C公司的信贷紧缩进一步加 剧。11月初开始,C公司到期银行贷款在偿还后,办理贷款的相关分行以审 批权收归总行为由,拒绝为C公司续贷,当月金额达3.8亿元,C公司资金链 基本断裂。 二、风险事件应对及处置 1、流动性风险化解方案执行情况不佳 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C公司制定了化解流动性风险的方案,包括加速 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出让 已具备变现条件的海外电站、尽快处置境内非 核心资产、自主生产和代工模式相结合等措施。由于行业尚未摆脱低谷 期,加之C公司内部运作紊乱,流动性风险化解方案未能得到有效执行,C 公司未能摆脱流动性危机、资金高度紧张。经各方通力协调下, “11C 债”第一期利息在2013年3月X 日如期支付。 2、公司债第二期利息未能如期足额偿付 ,公司债终止上市 “11C债”第一期利息如期支付,但C公司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亏 损, “11C债”也因此于2013年7月X 日起暂停上市。尽管采取多种措施,公 司的经营情况并未好转,偿债能力持续弱化,违约风险并未化解。2014年3 月, “11C债”第二期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