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塞罕坝林区造林技术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苗木保存率影响
塞罕坝林区造林技术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苗木保存率影响
摘 要:该文针对塞罕坝机械林场3.5万hm2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以林地基本土壤水肥特征为基础,从整地、造林季节、苗木质量、栽植深度及栽前苗木处理等5个方面,深入研究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苗木保存率的技术措施,优化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的造林更新技术。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进行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缓解土壤酸化和促进营养归还,造林季节最好选择春季或秋季,壮苗在高度上应大于30cm,造林时埋土深度至原土印时效果最佳,造林苗木使用ABT生根粉50mg/kg溶液药剂浸根,对造林保存率的提高具有十分显著效果。
关键词:塞罕坝;华北落叶松;造林更新;采伐迹地;苗木保存率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6-0085-04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端,行政区划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总经营面积9.3万hm2,有林地面积6.9万hm2。其中,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3.5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50.7%,但由于该林分大部分已达到Ⅳ龄级,林龄超过30a,即将面临大规模主伐[1]。因此,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造林成活率,保证人工更新成功率,确保绿化效果,成为关系到该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对于人工林迹地更新问题的研究比我国早,始于19世纪初[2]。在国内东北地区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大多始于20世纪50年代[3],华北地区以塞罕坝地区为集中连片营造区,多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营造的林分现已陆续进入采伐利用期。这部分林分的共同特点是林分树种单一、结构简单、面积大,形成了单一的人工林景观,而这种单一景观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病虫害日趋加剧,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严重降低等[4]。
由于华北落叶松是我国特有人工林树种之一,其人工林的迹地更新技术目前国外尚未见报道。国内对于落叶松人工林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重点以落叶松地力衰退问题和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居多[5-9]。这些研究为人工林迹地更新技术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试验方法
试验区选择在塞罕坝阴河林场前曼甸营林区,根据试验目的不同,进行以下试验:
(1)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有代表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主伐迹地各10hm2,分别进行大穴整地(长×宽×深=120cm×60cm×50cm)、小穴整地(长×宽×深=50cm×50cm×25cm)和不整地,次年春季进行造林。在2000年和2004年,按照2%的样地比,分别测定地表下25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在2004年秋季,按照5%的样地比,对不同整地方式的25cm土层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并对测定地块造林保存率和苗木平均高生长量进行统计。
(2)选择立地条件相近、整地方式一致、块状皆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各10hm2,分别进行在春季、雨季和秋季植苗造林,造林一年后,测定造林成活率及苗木当年高生长量。
(3)选择立地条件、整地方式基本一致,有代表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皆伐迹地,选择不同高度的华北落叶松苗木进行造林,于当年秋季测定其成活率和高生长量。
(4)选择立地条件、整地方式、苗木质量基本一致,有代表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皆伐迹地进行植苗造林,造林时埋土深度分别为超过苗木地径0cm、2cm和5cm,于当年秋季测定其存活率和高生长量。
(5)选择立地条件相近、苗木质量基本一致,具有代表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皆伐迹地进行药剂浸根造林,具体方法为:①将ABT-3号生根粉配成25mg/kg、50mg/kg、和75mg/kg的水溶液;②将保水剂配成1/50、1/150和1/300的水溶液;③将食盐配成0.3%、0.5%和1%的溶液;④以清水作为对照。将华北落叶松一级苗分别浸泡在上述溶液中2h,对照苗木用清水浸泡2h。植苗造林后,于当年秋季封顶后进行高生长量、成活率和新生根数量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整地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2.1.1 不同整地方式对25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根据试验要求,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造林苗木根系的测量,大部分苗木根系分布在20~30cm土层。由表1可见,在2000年(降水量351.8mm)和2004年(降水量417.7mm),对造林地内25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进行大穴整地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不进行整地的处理,大穴与小穴2种整地处理方式,其土壤含水量的差异较小,仅为0.1%~0.2%;含水量最低的是不整地的土壤,差距达到0.4%~0.6%;由于土壤含水量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因此导致造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质栽培中追施化肥对可溶性有机质ぜ拔鞴仙长影响.doc
- 基质配比对野生花卉状元红扦插繁殖影响.doc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及其受体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中表达及意义.doc
-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在胃癌中研究进展.doc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诱导因子在肿瘤发展中作用.doc
- 基质金属蛋白酶12及其组织抑制物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意义.doc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相关性分析.doc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及其组织抑制物1与胎膜早破相关性研究.doc
- 基质金属蛋白酶9用于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研究.doc
-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胎膜早破早产孕妇血清羊水中含量及意义.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