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运河文化语境下淮安河下古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研究
大运河文化语境下淮安河下古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研究
摘要:本文以淮安河下古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考察、资料分析与访谈等手段,总结了淮安地区人居环境形成的内在原因和外在特征,揭示大运河文化在建筑与环境艺术领域的发展规律。明确在利用中形成大运河文化完整、真实和可持续的保护思路,继而为确立淮安地域文化特色提供着力点,并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 人居形态 发展 保护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9-0156-02
前言
将大运河文化作为宏观背景,大运河淮安段特别是河下古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与大运河有关的人居环境形态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大运河淮安段人居环境在运河文化影响下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和内在构因,拓展大运河文化的研究维度,为具有地域特征的现代设计语言提供可参考语料。同时明确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及方法,展望河下地区未来并提出改造建议。
一、淮安河下古镇历史街区概况与发展脉络
淮安作为中国古代运河线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而位于西北隅的“河下古镇”更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河下地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明清两代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河下也曾经作为淮北盐集散地,因为有大量盐商在此业盐,河下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明清两代繁华兴盛,以至于清康熙、乾隆二帝都曾巡视河。
运河之水在古代激发了运河古镇的繁华,无奈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今日“里运河”的交通价值已经无法与高速公路、铁路等同日而语,因此运河古镇已经不似往日般繁华,独门技艺失传,青壮年外出务工,家中只剩留守老人儿童。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缮古宅和特色街区规划等,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二、大运河文化语境下传统人居环境与人文景观
(一)地域文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因为受到地域自然与人文条件的限制,中国传统居住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里弄和广州的街坊风雨廊等。这些传统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活化石,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呈现了不同时期和文化活动的多层次性,甚至植物、河流、地形和其他“非创造”的景观元素,对生活在周围的社会大众来说,都具有社会和精神的意义。如果说风貌价值构成了其外貌形态,地域文化价值就是流淌于其中的血脉。
中国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传统建筑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及传统的儒家思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运河文化对其沿岸的人居环境影响更可谓是深入骨髓,淮安的传统建筑依赖科学合理的平面布局,无论是错落有致的屋檐和屋脊处的装饰,还是青墙黛瓦的色彩构成都旨在营造一?N宁静平和的氛围。
(二)以淮安河下古镇为例的大运河文化语境下淮安传统建筑特点
因为淮安雨热同期、南向更宜居的特点,合院式的住宅多将主屋置于南向,东西向的房间作为储物等用途;独栋板式住宅多为多排几进式,建筑整体为东南朝向;大户人家院落多为几进多轴式的平面布局,大多数的房屋都朝向为南。
河下传统建筑的屋顶多为两坡,一般从檐口至屋脊为一个提栈高度,屋顶会出现分层(如图1)。
建筑的外立面多使用青石砖,厚度有别于现代建筑常用的240mm,厚度在400mm左右,较高级的建筑则会出现600mm的尺寸。
出檐深度小于江南地区,在800mm左右亿满足避雨遮阳的功能要求。
楼板大多使用木料制作而成,室内铺装一般使用方砖,并且拼缝处不抹灰以供房屋在没有空调的年代能够散热透气,室外庭院则多使用青石砖和碎砖进行铺装。
主体结构使用的木材,屋顶使用的瓦片和墙体使用的青石砖均取材于当地,这种因地制宜、减少耗能的可持续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是科学合理的。
(三)大运河文化语境下淮安传统建筑装饰
淮安传统建筑装饰受到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雕塑等工艺美术的影响,受到中国传统儒家、道家、禅宗思想的启发,以大运河文化和盐商经济为基础,发展出了风雅精致的独特地域属性。
人们在屋顶、屋脊处装饰以传说中的神兽形象,如龙、凤、华盖、鸱吻等来象征吉祥如意、镇凶辟邪和防止火灾(如图2)。书香门第多会使用鲤鱼跳龙门等象征积极进取文化氛围的纹饰;文人雅士会多使用梅、兰、松、荷等元素表达高尚的情操(如图3);普通人家也会使用石榴、元宝等元素表现对多子和财富的追求。
三、历史街区保护的问题现状及重要性
首先,人们习惯用“贴标签”的方法来判定历史建筑价值,人们常常主观地认为名人故居如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历史重大建筑如淮安漕运总督府等应该被重视,从而缺失了对普通民居和年代较近的历史建筑的关注。历史街区有着最真实最丰富的历史遗存,它携带着历史最丰满真实的记忆,尽管大多数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