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陆音乐选秀节目热潮现象冷思考
大陆音乐选秀节目热潮现象冷思考
【摘要】2013年大陆音乐选秀节目大热,各大卫视重金打造音乐选秀节目。虽然节目的质量有显著的提高,然而音乐节目扎堆现象引发音乐节目的白热化竞争,炒作、煽情并没有减少,雷同抄袭也不难发现,音乐选秀节目鲜有创新之处,这不利于大陆娱乐节目的多样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音乐选秀节目热潮冷思考
2013年暑期娱乐节目堪称是音乐盛典,不管是2012年叫好的《中国好声音》的持续热潮,还是湖南卫视《快乐男声》10周年的强势回归,以及2013年叫好的《中国最强音》、北京卫视打造的《最美和音》等等,各大卫视重点打造平民音乐选秀节目,在暑期档上演了激烈的角逐。然而扎堆的音乐节目鲜有创新之处,竞争白热化下我们应对此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反思。
一、音乐选秀节目持续热播的原因
2012年《中国好声音》大获成功,在获得超高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了整个浙江卫视的品牌,毫无疑问2012年浙江卫视是娱乐节目的最大的赢家,受众的叫好、丰厚的广告收入、业界的好评等等无疑刺激了其他卫视,各大卫视更加注重节目的品质和营销,音乐选秀节目的质量有了提高。
1、流行元素与草根文化的结合
音乐选秀类节目之所以迅速窜红首先得益于节目形态本身集结了流行文化中的诸多元素,比如华美的舞台设计和高品质的音响系统以及顶级配乐团队为此类音乐选秀节目注入了不少活力。2013年湖南卫视《快乐男声》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它的快男10强以“造星”的形式进行比赛,每一场比赛都好似一场大型的音乐会,如此的高品质吸引了受众的眼球。音乐选秀节目大热的核心在于“选秀”,平民参与的活动必然受到平民的关注,而一个普通百姓成为明星背后的种种故事也很励志。《中国好声音》“盲眼听音”环节作为节目的亮点排除了样貌外形等先天因素,为草根大众梦想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平台,节目组通过展现平民式的梦想来使更多观众得到共鸣,通过导师与选手的互选,实现精英与草根的衔接,把节目收视推向高潮。
2、社交网络与明星效应相得益彰
《中国好声音》之后兴起的音乐选秀节目,多数都会效仿它利用社交网络先造声势作为宣传策略上的选择。在《中国好声音》的首播当晚, “中国好声音”这个热门关键词便荣登新浪微博风云榜的第一名,节目播出六期,收视破四个点。2013年《快乐男声》对社交网络运用加以创新,它开辟了V神的环节,V神都由娱乐红人担任,V神的每次发言权是200万观众的关注,这一主动吸引受众的模式增加了节目的关注度。明星导师本身就有高关注度和大批的粉丝,《快男》的创新之处在于四位导师每场三位,再加上不固定了话题王“V神”,大大增加了节目的覆盖面。
3、媒体互动与受众参与相辅相成
《中国最强音》黄晓明的卖萌以及与韩红的玩笑在微博上被疯狂转载,媒体的互动间接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中国好声音》最后的媒体投票环节也是媒体互动的代表,而《快乐男声》V神讨论环节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目光。生活中大家茶余饭后也有了谈论的话题,选手的声音及背后的故事更是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选手通过手机短信、微博等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是观众的一次次加油促成了选手从普通百姓到明星的蜕变,广大观众成了真正的造梦者。同时节目尽量做到接地气、接近大众生活,这也是促进节目迅速传播的手段和实现互动的桥梁。
二、对音乐选秀节目扎堆的冷思考
各大卫视重金打造音乐选秀节目,我们看到了节目质量和品质的提高,然而观众的娱乐形式不仅仅局限于音乐,各大卫视在激烈的竞争中略显疲态,让受众也产生了视觉乃至听觉的疲劳。
1、商业选秀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大众审美略显疲态
国内音乐选秀节目创意多数通过购买外国节目的版权来丰富节目形式,缺乏对于电视节目的创新,国内节目一窝蜂只是单纯的追求节目收视率,导致电视市场鱼目混杂以及节目形式的过分商业化。各大卫视为争夺收视率赚取最大利润,节目造假和插播广告严重的现象屡见不鲜,节目中的草根故事夸大虚构内容煽情成灾、许多选手被曝为选秀专业户等等,此外,节目中广告太多也令很多观众无法接受,很多网友更是笑侃称:“看了一整晚的广告插播电视节目。”商业竞争的白热化并没有使各大卫视把眼光投入到如何提升节目质量和创新上,这大大影响了音乐选秀节目的可持续发展。而广大观众被如此多的音乐选秀节目搞得眼花缭乱,都是四位导师,都是平民选手在唱歌,节目缺少了独特性和区分度,很多节目被受众淡忘,这也不利于节目的良性发展。
2、娱乐节目类型单一,忽略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各大卫视重金打造音乐选秀节目,音乐节目充斥着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的感官,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受众对娱乐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观众不仅仅需要好的音乐节目,同时也需要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知识的其他类型节目。不少媒体从一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