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秩序和时间形构.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國立交通大學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碩士論文 轉型正義的政治性重探:正義之名下的民 主、秩序與時間形構 Retreating the Political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The Configuration of Democracy, Order and Time under the Name of Justice 研究生:羅立佳 指導教授:朱元鴻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 摘要 本論文透過民主化與轉型正義的脈絡爬梳,以及民主在當代面臨的危機與問 題,表達問題化及重新詮釋民主和轉型正義的必要性。因此,本論文不將轉型正 義視為要解決的問題或要落實的政治社會改革工程;而是由「政治性重探」出發, 將轉型正義視為重大的「哲學─政治─倫理議題」,並從後期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政治─倫理思想,以及奈格里和哈特(Antonio Negri and Michael Hardt) 的「帝國」這兩組思想出發,作為與轉型正義既有論述對話的 「理論思想工具」, 從「轉型與正義」、「轉型與秩序」、「轉型與時間」這三組關係切入轉型正義既有 論述的預設和連結。 正義作為轉型正義最基本、重要的理念與關懷,從政治學者和法學者的觀點 看來,正義的落實往往是理想法治與制度的落實,甚至將兩者等同;轉型正義的 論述亦視法治和制度為政治共同體回歸穩定和秩序的方式,忽略制度和法治的 「法/權來源及其效力」(Force of Law) 。從德希達的〈解構與正義的可能性〉一 文出發,正義和法/權呈現糾結卻不等同的關係:不可解構的正義是法/權解構 得以可能的來源,正義即解構。正義不是法則或法治的落實,而是法/權來源及 其效力的解構與批判,正義與法/權之間充滿張力。從「解構即正義」進一步思 考,轉型正義的論述在將正義和法則等同之餘,傾向將轉型正義視為國家和社會 正常化和常態化的工具,這種對正義的理解和操作,仍可能落入制法暴力和護法 暴力的循環,仍是另一種制法暴力和護法暴力。 法治和正義的趨同,不但忽略法/權來源的批判,也忽略法/權落實與全球 和在地秩序的共構關係。因此,本論文經由對轉型正義的國際關係分析,發現轉 型正義經過近二十年來的發展,已成為世且具權威的國際規範;另方面,面對和 經歷轉型正義的國家,卻非單純接受或拒絕轉型正義的國際規範,接受和拒絕之 間有許多彈性的挪用空間。然而,當轉型正義躍升至國際規範的位置,國家即便 用各式方式接受、挪用、抵抗或拒絕…,轉型正義都生成一套和「帝國」秩序運 作的共同邏輯。「帝國」對主權下的生命控制,朝向更為彈性、安排和調控的方 式;鑲嵌在「帝國」主權之下的轉型正義,其司法機制的運作,不但是一種主權的 生命政治運作,更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司法革命。在此情況下,「帝國」秩序下的轉型正 義,仍無法避免壟斷暴力的主權運作,而非化解暴力;相較於「帝國」的批評,奈格里 和哈特所提出的諸眾(multitude)概念,可說是「另一種轉型正義」;然而,諸眾實踐及其 帶出的「制憲力」,卻屬於未來,並呈現出和轉型正義論述中類似的對立時間觀,這也 使我們必須繼續探討轉型和時間的關係。 在轉型正義的論述中,存在著一種過去和未來對立的時間觀,亦即,清除和 終結不義的過去,迎向民主、正義與和平的未來。然而,本論文由德希達對時間 的探討出發,批評這種對立且終結式的時間觀,並提出循環的時間觀;這種時間 觀認為:當下(present)這份禮物(present/ gift)並不在場(absence) ,在場(presence) 是由過去及其投射出的未來所填滿,因此,確認與探問當下成為一種「(不)可 能」(the im-possible)的任務。在此,「(不)可能」並非虛無的感嘆,而是要我們 寄居在「過去─現在─未來」的循環關係中,探問和思考「當下」這個「(不) 可能」。如此一來,轉型正義所欲面對和處理的過去,並無法藉由簡單的清除過 去,即可迎向未來;我們必須不斷在確認當下的「(不)可能」時,審視與思考 「過去─現在─未來」的交纏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