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琴书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安徽琴书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安徽琴书是一种极具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它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安徽琴书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有利于安徽琴书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安徽琴书;传承与发展;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207-03
安徽琴书,活跃于淮河两岸,距今已有200余年,它在安徽北部、中东部地区以及苏北、豫东、鲁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和山东琴书、江苏的徐州琴书在音乐形态、唱腔、曲目上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是老百姓喜爱的极具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艺术。了解安徽琴书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安徽琴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安徽琴书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2008年11月流行于安徽省蚌埠市、阜阳市的安徽琴书以“淮河琴书”的名称成功申报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吴舜英、孟影成为“淮河琴书”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3月安徽“灵璧琴书”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小眼、刘培枫成为“灵璧琴书”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直接参与制作、表演等文化活动,并愿意将自己的高超技艺或技能传授给政府指定人群的自然人或相关群体”[1]。作为一种载体,安徽琴书的传承人以自己的方式,在传承安徽琴书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传承人的现状调查
1.高小眼,安徽灵璧人,原名高成富,自幼师从著名琴书艺人鲁帮勇学唱灵璧琴书。18岁开始以演唱琴书为生,擅长演唱长篇琴书,如《狸猫换太子》、《回龙传》、《杨门女将》、《李双喜借年》等。为传承琴书艺术,他曾赞助宿州市文联举办“成富杯”曲艺大赛;在历届安徽省曲艺艺术节比赛中,他表演的琴书总是获得好评。2007年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他“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从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中央电视台、安徽、山东、成都、南京、蚌埠电视台以及黄山音响出版社先后邀请高小眼录制了大量的琴书唱片,至今发行唱片470多万张。高小眼虽然是65岁的老人,但唱起琴书声音依然高亢洪亮。高小眼说:“现在,我最担心的是‘杰出传承人’的称号能否传承下去,最怕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失传。”因此,他想在有生之年多录制一些经典的琴书曲目传给后人。
2.刘培枫,安徽固镇县人,原滁州市歌舞团的行政股长,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曲艺家协会理事。自幼师从琴书艺人彭光荣学唱琴书。刘培枫擅长演唱、改编、创作琴书。上世纪90年代初改编演唱琴书《孟丽君》、《休丁香》由滁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他创作表演了大量的琴书,如《孙子迷》、《下岗之歌》、《拦车》等,其中和张静表演的琴书《孙子迷》在中国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七届群星奖比赛中获得创作铜奖、表演铜奖;和刘大军表演的《下岗之歌》荣获首届中国曲艺“鸿佳杯”文学创作三等奖;和张静表演的《拦车》荣获第四届安徽省曲艺节创作、演唱一等奖。刘培枫还认真研究安徽琴书的音乐、唱腔,他写的文章《安徽琴书音乐与伴奏》、《安徽琴书形成与继承》对安徽琴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近年来,作为笔者课题组的一员,他在笔者组织的滁州学院“安徽琴书学习班”里担当着教唱及坠胡演奏的指导工作,积极为琴书传承、发展献计献策。
3.张静,安徽泗县人,60年代末师从吴舜英为师学习安徽琴书。1975年考入滁州市文工团(滁州歌舞团前身)成为琴书演员。张静擅长琴书表演、演奏扬琴、檀板、柳琴。在长达40年的演唱生涯中,一直致力于琴书的演唱研究,活跃于各类曲艺大赛的舞台。她和刘培枫表演的琴书《孙子迷》在中国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七届群星奖比赛中获得表演铜奖;和刘培枫表演的琴书《拦车》荣获第四届安徽省曲艺节演唱三等奖;2011年她和她最小的学生陈兴?O合作表演的安徽琴书《反正话》荣获安徽省首届鼓书大赛一等奖。张静还一直致力于琴书教学研究,退休后,在滁州市老年大学教授安徽琴书、泗州戏。在张静的带动下滁州市活跃着一支热爱琴书表演的团队,他们到部队、农村、社区演出,2009年,这支团队取名“乐夕阳组合”,2010年2月“乐夕阳组合”表演的琴书参加了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擂台赛,获得周冠军。在笔者组织的滁州学院琴书学习班里,张静担任教唱及演奏扬琴、柳琴、坠胡的指导工作。先后给同学们排练了《雷锋》、《反正话》等琴书曲目。
(二)琴书传承的现状调查
和其它传统民间音乐一样,安徽琴书面临现代语境下的困境,在当今多元的艺术氛围中,日渐衰微。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由于安徽琴书产生在明末清初的封建社会,观众阶层是从事农耕经济为主的广大农民,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安徽琴书有城市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训练基地信息化系统维保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 走近科学家》第2课时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教学课件.pptx VIP
- 黄浦区卢湾中学能源审计报告.pdf VIP
- HDJH30-120J型架桥机说明书.doc
- 5.2用圆设计图案(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docx VIP
- 航空集装器知识 .pdf VIP
- SHT-3012-2011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pdf VIP
- AI赋能教育的思考与应用 教师培训课件.pptx VIP
- sfz jd2015数据库数据真实性鉴定.pdf VIP
- 公司中层领导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管理实施细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