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科学理共识及西方乐派对培育中国乐派意义
学科学理共识及西方乐派对培育中国乐派意义
摘 要:音乐流派问题在中、西方音乐学界备受关注,但相关研究都是以针对各流派的“个案研究”为主,针对流派的“元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借鉴姊妹学科的流派理论来考察音乐流派现象,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在文学、绘画、电影的学术领域存在着一些基本共识,借鉴这些共识来考察西方音乐中的流派现象,不难发现中国学者在研究和认识西方乐派的过程中,在译名选择、术语理解、行文表述、研究取向等方面存在一些误解,值得反思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8
关键词:流派理论;乐派;学派;传承;中华乐派
Abstract:The problem of music schools has been a main concer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field. However, relevant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case analysis aiming at various schools. Metatheory about various schools is relatively weak. It is feasible to investigate music schools with reference to school theories from sister disciplines. There are some underlying mutual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painting and movie. With reference to them, it is easy to find that Chinese scholars hav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studying western music schools, such as choosing translated term, understanding terminology, writing and expressing, research orientation, etc, which is worth of reflection and further study.
一、乐派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音乐的流派①问题在西方的音乐学界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西方音乐史上自古至今的各大流派几乎都得到了持续深入的专题研究,但是针对流派问题的“元理论”研究却十分稀少。②在汉语世界,对中国音乐流派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焦点:其一是戏曲流派的传承、特色、发展与保护问题,其二是民族器乐流派(琵琶、古筝、二胡、古琴、笛子等)的划分、梳理、风格特色、传承保护问题,其三是呼吁探讨或倡议建立当代中国乐派(比如长安乐派、草原乐派、新世纪中华乐派、中国钢琴学派等)的问题。这三个领域中的一部分研究成果附带论及了乐派形成的起因、条件、意义,这无疑属于“流派理论”问题,但是这样的论述并不多,至于专题性的论述就更少。国人对西方音乐流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近现代流派(即维也纳古典乐派之后),特别是19世纪的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的诸多派别――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民族主义、新古典主义、序列主义、机遇主义、简约主义等,成果最为丰富。而对于巴洛克及其以前的流派,如圣母院乐派、法―佛兰德乐派、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博洛尼亚乐派、那不勒斯乐派、北德管风琴乐派、曼海姆乐派等的关注则相对较少(部分是由于第一手资料的匮乏),也有少量学位论文在这一领域选题,但总体仍显薄弱。与此同时,在针对各大流派的“个案研究”之外,涉及西方音乐流派的“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就更加罕见。
二、姊妹学科有关流派理论的基本共识
在文学界,有关流派形成的条件,一直是文学理论界密切关注和激烈论争的焦点。概括起来大致涉及以下几个要素:其一,文学流派应是一个拥有精神领袖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体;其二,该群体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相近;其三,有大致接近的艺术追求和文学思想;其四,较高的创作成就;其五,有内部的传承(效仿)和外界的影响。学者们的分歧意见主要体现在究竟什么是文学流派的“实质”方面,有人主张其中的一二,或一二三,也有人主张一二四,或一三四。较为严格的流派观主张五个要素都要具备,而最为宽泛的流派观则认为只需具备第二项(手法、风格相近)即可。在这种宽泛的、主张只将手法―风格视为流派唯一实质的观念支持下,有可能“把某作家的甲作品归入某流派,乙作品归入另一流派。也可能把相聚几千里的作家的作品归入同一流派”。[1]
电影界对流派理论的探讨,钱国民说:“众多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