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淮调艺术价值与保护发展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阳淮调艺术价值与保护发展研究

安阳淮调艺术价值与保护发展研究   摘要:安阳淮调是一个古老稀有的地方民间剧种。本文重点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阳淮调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以及文化传承价值。通过调查目前安阳淮调的生存现状,提出保护和传承安阳淮调的对策。   关键词:安阳淮调;艺术价值;保护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09-0141-02      安阳淮调是一个古老稀有、独具乡土特色的民间地方剧种。2007年3月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阳淮调对其当地政治、文化、民俗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特别对河南梆子声腔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一、安阳淮调的起源与发展      安阳淮调又名怀调,艺人也有称它为“漳河老调”的。主要流行于豫北冀南等地。清乾嘉年问,江滩、京津、山东、山西等地亦有它的踪迹。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及《安阳市戏曲志》记载,属于明代后期形成的弦索腔,当时称做“女儿腔”,至康熙年间淮调剧团在农村已班社林立,并在安阳城(现安阳市)东南建立了祖师庙--朗神庙。据临漳县老艺人张新月1986年介绍,怀调前身就是产生于明代后期的“河南调”,即“女儿腔”,查证编写的《中国音乐史资料简篇》中的部分女儿腔音乐,与淮调大体相同。加上这一剧种康熙年问已经兴盛,所以它的前身是“女儿腔”应该可信的。目前可查的最早的科班是府衙头皂班,距今已经280年的时间。   淮调曾有“五府怀调”之称,是说它在“彰德府”(今安阳)、“卫辉府”(今涉县)、“顺德府”(今邢台)、“广平府”(今永年)、“大名府”(今大名)一带比较流行。此外,因地域不同,民俗以及语言音调的差异,还有“南府调”(以安阳为中心)、“北府调”(以邢台为中心)、“老淮调”(以林县为中心)等流派之分。1932年《重修林县志》和1933年《续修安阳县志》都曾提及淮调在本地演出的情况。   清朝康熙年问,在安阳众多的淮庙班社中,曾有三个班社在群众中享有盛名。一是“头马班”,二是“二皂班”,三是“西营军”,三个班子均为官办的“府衙班”。据老艺人张新月讲,头马班的台柱子是“大头王”(花脸)和“二壮”(花脸)。大头王的《夜看兵书》演得很出色,群众中曾有“夜看兵书大头王”之说。二壮演的马武这一人物颇为动人,群众中曾有“火爆连天数二壮”之传说。二皂班的台柱子为天保(包头),他的《反西唐》演的与众不同,受到世人的赞许,当时曾流传“舍了爹舍了娘,舍不了天保《反西唐》”一说,西营班的领班为魏金柜,主要演员杨凤山(小生)曾首创淮调二本腔。   嘉庆初年安阳一带民办的淮调班社已经很普遍,如安阳县都里乡东水村杨下子淮调班,北郭乡许北郭淮调社。另外,杨辛庄、齐家营、东岗等地都有自己的淮调班社。孟庄还连续办过11期科班,为淮调班社培养了不少人才。这时期有影响的演员众多,有张志山、高运成、刘玉林、四黑脸、三声炮、太保、联魁、王保成等。民国初期较有影响的演员有马贵林、二红、秦永现、张贵太、张元的、武玉明等。   淮调大约于清末民初走向衰落,到新中国建国前不少淮调社剧团解体,有的改唱豫剧,有的另谋生路,仅有安阳县秦永现一个像样的淮调班幸存。1947年和1948年邺县政府曾办有淮调班。现在仅存有安阳县一个淮调剧团。      二、安阳淮调的艺术特点      1 音乐与唱腔特点   安阳淮调属于梆子声腔中的板式体剧种。板式分为四大类即:慢板类、二八板类、流水板类、三板类。同时各板类中又有一些派生板式。淮调的唱腔音乐属于“A徵”调式,演唱的音韵基础是北方话中的漳河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调类。唱腔音乐属板腔体,男女演员同板不同腔。男唱腔苍劲豪放,悲壮激昂,一咏三叹,意犹未尽。女唱腔刚柔相济,高昂明快又透出婉转和妩媚。      2 表演特点   淮调的表演动作粗犷豪放,具有独特豪爽的特征。此外,安阳淮调在表演上保留有不少绝活,比如“耍獠牙”即是其中之一,獠牙乃取自大野猪或老母猪的犬牙制作而成,长二寸余。扮演者为了在戏中更好地表现人物凶狠的特点,往往需要在嘴里含上4个长长的獠牙。同时,为了不让獠牙掉出来,事先要在獠牙里灌满铅,以使獠牙的重量集中在后部。在演出的情节中不需要表现其凶狠一面时,表演者要把四根獠牙全部收入嘴中,而需要时则依靠舌尖和牙关节等部位的搅动,将四根獠牙推出并做出各种姿态,或收或吐,或牙尖相交,或两牙相击,一系列的动作、表情把花脸的凶狠表现得淋漓尽致。戏迷交流;有些老艺人甚至能耍6个獠牙,这确实是一种难以掌握的表演技巧。耍獠牙配以大铙、长号的伴奏,马上就能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三、安阳淮调的传承价值      1 历史价值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