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顺市紫茎泽兰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安顺市紫茎泽兰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摘要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杂草,在安顺市发生广泛,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介绍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紫茎泽兰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茎泽兰;生物学特性;危害;防控措施;贵州安顺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101-01
安顺市地处东经105°13′~106°34′,北纬25°21′~26°38′,贵州高原中西部,平均海拔1 102~1 694 m,是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和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的分水岭地带,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全市国土面积9 264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26%;安顺市距贵州省省会贵阳市90 km,东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接毕节市,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之称,是黔中经济区的重要城市。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俗名解放草、破坏草,安顺当地老百姓称为飞机草。20世纪30年代在云南省首次发现,随后快速蔓延到了贵州、四川和广西等地,并且目前以每年20 km左右的扩散速度向东入侵。紫茎泽兰多侵入林木之下、荒地、山地、岩石缝隙间,甚至坟头之上都能生存,大多分布在海拔650~1 300 m的地段。紫茎泽兰的入侵对安顺市的农林畜牧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2003年3月,紫茎泽兰被国家环保总局定为16种外来入侵物种的首位[1-3]。现对其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生物学特性
紫茎泽兰属双子叶植物,系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或成半灌木状植物。该植物根茎粗壮、为褐色,株高为25~220 cm,叶片对生,叶薄,呈卵圆形,叶片上有1层浅色短柔毛,叶片腹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边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植株开花时呈较小的头状花序,直径6 mm左右,在枝头排列成伞房,有小花30~60朵,花为两性,呈管状,花瓣白色。花期11月至翌年4月,3月中旬至4月底果熟,其结黑褐色的瘦小果实,紫茎泽兰茎结实力强,每株可结种子1万粒左右,最多可达10万粒,种子千粒重仅0.045 g。紫茎泽兰在茎杆下部能产生气生根,当枝叶被拔除、割弃于地面时,能形成气生根伸入土内长成新植株;植株如拔除不彻底,地下的根能产生不定芽,发出新枝。新枝萌发从5月中旬开始,其中6―10月为生长旺盛期,植株平均月增高量6~12 cm。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幅度极宽,耐干旱、耐瘠薄、耐高温、耐高湿,且能耐-5 ℃低温,能蔓延到广大的湿润、半湿润亚热带地区,且能快速形成单生优势种群,严重破坏入侵地的植被生态平衡。
2 分布
2.1 国内外分布概况
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现主要分别在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及中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紫茎泽兰在我国首先于云南发现,20世纪70―80年代相继传入贵州、四川、广西、西藏等省区,并仍在继续蔓延,未来可能往东北方向发展。
2.2 安顺市内分布概况
安顺市从2015年3月开始,历时5个月在全市范围内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发生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是紫茎泽兰,目前全市总发生面积达14.73 hm2,8??县区均有分布,尤其以关岭县、镇宁县、紫云县发生为重,占总发生面积的78%以上。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蔓延成灾,目前旱地、牧草地、经济林园、荒地、沟边、路边、岩缝、田埂、屋基墙脚均可见到紫茎泽兰的踪影[4]。
3 危害
3.1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紫茎泽兰侵入后,能够快速吸收土壤养分,损耗土壤肥力,严重破坏土壤的可耕性,并且与其他植物空间和养分,同时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据测算,紫茎泽兰侵入1个月,土壤中的氮、磷、钾分别下降50%~90%、40%~55%、5%~35%,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可造成粮食作物减产5%~10%。
3.2 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受到破坏
紫茎泽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竞争力及生态可塑性,能够破坏侵入地植被群落结构,其快速生长压制其他植物,抑制和排斥伴生植物生长形成大片的单优群落,导致侵入地当地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恶化,危害植物种群的多样性造成生态性灾难。紫茎泽兰侵入天然草场3年后,牧草减产严重,草场被破坏,失去放牧利用价值;侵入林地后迅速侵占、覆盖林地,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和采伐林地的自然更新;侵入经济林地后,影响茶、果树、桑的正常生长,增加了管理强度,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威胁经济作物的发展。
3.3 造成人和动物的中毒
紫茎泽兰与人体接触可引起手臂红肿,甚至出现接触性皮炎,其花粉能引起一些过敏性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