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总集编纂文体学贡献和文学史意义.docVIP

宋人总集编纂文体学贡献和文学史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人总集编纂文体学贡献和文学史意义

宋人总集编纂文体学贡献和文学史意义   摘要: 总集的编纂与中国古代文体学密不可分,是文体分类、文体理论批评以及文体 形态深化研究的渊薮。宋人总集编纂的繁荣与成熟,在中国诗文选本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同样,宋人总集编纂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上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对文 学史上的文学运动、文学流派和文艺思潮等都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宋人总集;文体学贡献;文学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0)02-0133- 05      总集的编纂与中国古代文体学密不可分,是文体分类、文体理 论批评以及文体形态深化 研究的渊薮。可以说,总集编纂的历史便是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的历史,二者息息相关,相 伴而行,成为中国学术史上双线并行、殊途同归的典型景观。而我们知道,宋人总集编纂的 繁荣与成熟,在中国诗文选本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P1)同样, 宋人总集选本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上也意义重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宋人总集选本的文体分类、辨体意识及纂述体例      “总集与文体分类学是有密切的关系的”,〔2〕这早已为现代许多学者如钱仓水、 赵逵 夫、褚斌杰、郭英德等所关注和论述。且大多论者都于唐宋前《文选》、《文心雕龙》两书 后 便继以宋人四大总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宋文鉴》、《文章正宗》为例,昭示了 宋人总 集在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史上承前启后之重要地位。宋人总集的分类价值和意义主要可从两 条线索来分析:一是《文选》类总集包括《文苑英华》、《唐文粹》、《宋文鉴》为代表, 体现 了与《文选》分类一样的趋于繁杂细分的分类方向和走势。如郭英德先生以《文选》、《文 苑 英华》、《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文章辨体》、《明文衡》、《文体明辨 》、《明文在》 等九部历代总集进行列表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方面的规律来。〔3 〕可以 看出,其中宋人总集不但在时代位置上承上启下,而且数量上也三分其一,故而宋人总集的 文体分类学价值和意义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一是以《文章正宗》“四分法”为代表,开创 了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史上化繁为简的“归类”、“归并”一脉之作法,即“他提出了把文章 分 为辞命、议论、叙事、诗赋四大门,却颇富创见,开了后世分门系类的作法”。〔4〕( P30)其“ 分门系类”、“执简驭繁”的并类方法与《文选》类总集的细分方法背道而驰,这既体现了 宋 人在文体分类上的辩证思维方式和全面的分类视角,而且也铸就了宋人分类方法在中国文体 分类史上的独特地位。   宋代以前之总集编纂已有了鲜明的辨体意识。如晋挚虞《文章流别集》之体例是“类聚区分 ”(《晋书#8226;挚虞传》),“区判文体”(萧子显《南齐书#8226;文学传论》);萧统《文选》 “面对众制锋起,源流间出的文体,各为类聚区分”,〔5〕(P178)“表现出编者十 分明显的辨 析文体的编辑宗旨。”〔5〕(P177)唐殷?摇逗釉烙⒘榧?叙》云:“夫文有神来、气 来、情来, 有雅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医? 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复晓古体。”〔6〕(P143)所谓“审鉴诸体”、“定其 优劣,论其取 舍”、“新声”、“古体”云云,体现了明确的辨体意识。最重要的是《文心雕龙》的“文 笔之 辨”和“原释选敷”之辨析源流名实的文体研究思路以及《诗品》之“源流之辨”和“品鉴 高下”的辨体思想。   到了宋代,伴随着总集编纂的繁荣和成熟,总集选本的辨体意识也更加明朗并有了自己 的独特特征。先看北宋。宋初政权初定,偃武修文,官修《文苑英华》,其诏曰:“近代以 来,斯文浸盛,虽述作甚多,而妍媸不辨。遂令编辑,止取精英,所谓鸾凤之羽毛,截犀 象之牙角。”〔7〕(卷54)宋白奏表亦云:“撮其类列,分以部居,使沿溯者得其余 波,慕味者 接其妍唱。”(同上)可见,其辨体还主要在辨文学之“妍媸”、“慕味”等艺术特征,从 而 定取舍标准为“取其精英”,粹集文苑之“华”;同时又部类区分,即“撮其类列,分以部 居”,目的是使学者能辨析源流,得其英华、精英,即“使沿者得其余波”。姚铉《唐文 粹》的编选宗旨与《文苑英华》一样,所谓“文粹”乃“纂唐贤文章之英粹者也”。〔 8〕(P35)编选体例上则“以类相从,各分首第门目,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故侈言蔓辞,率 皆不取”。其分类辨体观念很明确,选文严辨雅俗、古今之体,惟取古文、古诗,律诗、骈 文一概不录,这都开启了南宋《文鉴》、《文章正宗》之先河。   再看南宋。受宋代理学的影响,《宋文鉴》、《文章正宗》等都取“有补治道”和“源流 之正”者作为编纂宗旨。《宋文鉴》以“有补治道”、“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