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阳宝山灵泉寺摩崖石窟装饰纹样艺术美探究
安阳宝山灵泉寺摩崖石窟装饰纹样艺术美探究
摘要:宝山灵泉寺建筑装饰图案艺术历史悠久,纹样丰富,造型独特,具有极高的美术考古价值,是近千年间历代中原工匠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的物化形式。对宝山灵泉寺摩崖石窟装饰纹样审美特征的探索,既有助于其在现代装饰设计领域的运用,也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关键词:摩崖石窟;装饰纹样;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8)05-0009-03
安阳宝山灵泉寺是北方佛教圣地,为全国最大的浮雕塔林,俗称“万佛沟”,又名“小龙门”,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龛、石刻,为我们研究佛塔建筑及其传统装饰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寺庙、佛龛的装饰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的审美创造,是他们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的物化形式,是劳动人民无穷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充分体现。
一、宝山摩崖石窟群概况
宝山灵泉寺及石窟群,位于安阳县西南30公里太行山支脉宝山东南麓,和北齐皇家石窟响堂山石窟同处在邺城至太原的主干道上。灵泉寺东为岚峰山、鸡冠山,北为马鞍山、矿窟山,南为虎头山、覆釜山。该寺坐北朝南,现存文物主要分布在寺内、寺南冈、寺西冈、宝山、岚峰山、马鞍山和覆釜山等处。灵泉寺始建于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为北方佛教圣地,又称“河朔第一古刹”。由寺院向东西方向延伸的万佛沟,现存石窟2座,塔(殿宇)龛245个,佛、僧雕像数百尊,高僧铭记百余篇。位于寺东的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凿造。窟内镌汉白玉石佛3尊,躯体雄浑高大,雕琢光洁柔美,可惜佛头已被窃去。位于寺西的大住圣窟,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开凿。窟门两旁雕有迦毗罗和那罗延神王,身躯魁伟,顶盔贯甲,手持剑叉法器,脚踏牛羊,威然挺立。窟外的墙壁上遍凿佛龛及雕佛刻经。窟内雕镌释迦、弥勒等佛像近百尊。窟顶呈宝相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凌空飞舞的飞天,为沉寂的洞窟增添了无限情趣。以两窟为中心,从东到西千米有余,浅龛造像密布山崖,刻于南北朝至北宋时期,历时600余年,如按年代编排,可看出塔式的沿革,可谓“宝山塔林”,堪称全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灵泉寺石窟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历经北齐、隋唐、宋元明清的不断开凿修整,形成了现存规模宏大的石刻艺术群,在这些石窟造像的艺术形式中,塔龛占有绝对的优势,形成了塔龛、佛龛、碑龛并存一处,这在我国实为罕见,其表现手法往往兼用直平刀法、漫圆刀法、减地平雕和阴纹线刻,因地制宜地刻画出不同的图案形象。它对我们研究佛教文化、石刻艺术,特别是北齐至唐代的佛塔建筑及其装饰艺术提供了实质的证言。
二、宝山摩崖石龛的建筑装饰纹样
河南古建研究所在杨保顺先生的主持下对宝山摩崖窟龛进行过深入调查,据他们考证,石窟龛共计编号120个,其中塔形龛80个,屋形龛5个,碑形龛12个,造像窟、龛23个。岚峰山、马鞍山共编号89个,其中岚峰山塔形龛72个,屋形龛8个,拱形龛4个,石窟1所,马鞍山塔形龛4个。各塔皆为依山开凿,浮雕于崖壁,由基座、塔身、塔檐、覆钵和塔刹组成,塔身的正面开门,一般内雕高僧影像、佛像或信佛居士像,佛龛形体虽小却造型写实、刻工精巧,其中的饰面花纹和人物、动物形象生动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摩崖石窟艺术的创造历经千年,在200多个石龛里留下了丰富的装饰图案和纹样,其中有莲花纹、唐草纹、动物纹等,横式的多数是莲花纹、唐草纹。纹饰多是按照我国民族的传统艺术手法,呈对称布局,或一方连续排列,并且以流动的回环曲线作为纹样的基本构成,创造出流畅生动、动感十足的纹饰。
隋开皇十年道政塔是现存塔形摩崖灰身塔中最早的一例,塔身所开龛无龛楣和束莲柱装饰,两层叠涩较高,覆钵相对较小。开皇十三年融法师塔两层叠涩上为一梯形,覆钵亦相对较小,三层相轮上顶一圆形宝珠。开皇十四年静证塔相对于前两例来说,塔身所开盒开始有门楣和束莲柱饰,三层叠涩上为一台基,上立覆钵受花,覆钵直径仍略小于塔身。由此可见,隋塔大都呈方形,覆钵较小,装饰纹样呈现简约的艺术风格。入唐之后,石窟图案装饰也进入了另一新时期,可谓集前代之大成,发展为新的样式,在装饰题材上更加丰富多彩,装饰风格日趋华丽,装饰技巧愈加成熟,装饰图案变得精致、饱满和雍容富贵,对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从宝山石窟来看,塔龛覆钵变大,形制趋于规整和精致。比如宝山59号灵裕法师灰身塔,是灵泉寺诸山现存有纪年唐塔中年代最早的,该塔覆钵至塔檐有部分残损,然其整体形制仍清晰可见:塔身修长,塔身开一龛,龛内塑一僧人坐像,龛两侧饰束莲柱,顶有火焰纹尖拱,拱两端饰两回首之鸟头;塔身上部饰力士托塔形象,已残毁,两层叠涩上皆雕刻有联珠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