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原始思维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影响
浅析原始思维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影响
【摘 要】原始思维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肯定原始思维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促进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分析:一,巫术仪式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影响;二,“万物有灵”观对中国民间舞蹈的影响;三,具象性对中国民间舞蹈的影响。
【关键词】原始思维;民族民间舞蹈;万物有灵观;具象性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86-02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有一些民族在其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上仍保持着早期共有的原始思维形式,然而,另一些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加强理性思维,从而淡化甚至完全抛弃了早期的原始思维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但是一直以来,原始思维形式在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及文化形态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更是和原始思维有着神秘的不解之缘。
一、巫术仪式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影响
古代“巫”与“舞”同音,“巫”人一般都精通舞蹈,从“巫”人的活动中,古代舞蹈有了最初的雏形。“巫”这种流传已久,又对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心理影响颇深的民俗现象,显然已深入原始人类的内心深处。原始时期,人类的意识正处于混沌状态,加上征服和支配自然界的愿望极为强烈,但又因种种原因难以实现,巫术活动便应运而生,巫术活动中举行的舞祭就逐渐演变为中国民间舞蹈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原始人类看来,“巫”的力量和范围是无限强大和无比宽广的,所以原始人类把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遇到的种种不幸都寄托于“巫”,并用“巫”的观念去解释这一切。人们深信通过这种“巫舞”以娱神、敬神,就可以超越现实与神灵沟通,巫术活动中的“舞者”也就成了神的化身。直至今日,一些地区和民族还保留着这种古老原始的民俗活动,甚至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可以说,中国民族民间舞就是由这种原始的巫术仪式发展而来的,它与原始思维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逐渐提高,科学的解释降低了人们对“巫术”的依赖。但是,“巫术”活动中的舞蹈形式却得以遗留下来并给予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例如蒙古族舞蹈《安代舞》,原本是萨满人的“巫舞”,现已演变为牧民娱乐的集体舞蹈;维吾尔族舞蹈“麦西热甫”,由原先的祭祀舞蹈演变为娱乐性的集体舞蹈;藏族的“锅庄”原本是为了跳丧,汉族的“秧歌”最初是为了祈丰等等。简而言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原始思维下的“巫”是分不开的,这种伴有舞蹈的巫术仪式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万物有灵观”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在原始社会中,舞蹈最初的产生是源于对生命的冲动和对美好愿望的祈祷等因素。“万物有灵观”其实是人们原始自然的一种心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舞蹈作为这种原始自然心态的一种延续,在人们对丰收的祈求和胜利的庆祝,对神灵图腾的膜拜和对驱魔除疫的寄托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文化积淀深厚且源远流长,才使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经历了长期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后,仍保留了古朴的原始风貌的一面。例如,羌族人以歌舞祭祀活动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及对亡灵的超度。虽然这种“万物有灵”的崇拜方式缺少科学理论依据,但却显示出羌族先民将灵魂不死观念和血亲敬仰的观念结合起来,一方面希望祖先在另一个世界能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也祈求祖先的神灵能庇护自己的后代,家族兴旺,无灾少难,生活安宁。“羊皮鼓舞”,原是羌族人在祭神驱鬼求福还愿以及送死者灵魂归天等法事活动中表演的舞蹈,真实地再现了远古时代羌族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悲壮情怀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至今已逐渐发展成群众自娱性舞蹈,但仍带有极为古朴的原始风貌,可以说是远古时代羌族历史的一种艺术再现。这种舞蹈形式虽然“巫术”色彩比较浓郁,但它同时还渗透着古老的民族民间信仰和人们对神灵信奉崇拜的情感。“巫舞”的表演者通常具有较高的舞蹈技能,所以人们相信“舞者”既有“与神灵相通”“天人合一”的超凡能力,又能和鬼神交流共通,实现人们的美好心愿。通过巫仪民俗舞蹈,人们在形式上完成了“天人合一”的需要,从而在鬼神的“承诺”中,安心的生活。
三、具象性对中国民间舞蹈的影响
舞蹈表现是具体形象的肢体语言,是可思可感的,是具体形象的。《尚书尧典》有“击石拊石,百兽帅舞”的记载,描写的是原始部落成员们敲打着薄薄的石片,发出铿锵的悦耳的乐声,舞蹈者们披上兽皮,装扮成各种野兽的模样,跳起了雄壮勇猛的舞蹈。模拟动物的形体形态、表现动物的习性以及表现狩猎场面等,是原始舞蹈常见的题材。
在古代图腾舞蹈中,青年必须学习图腾的叫声,装扮成图腾模样,模仿图腾的动作,以此获得图腾祖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