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版式中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在版式中运用

汉字在版式中运用   笔者曾在《青年记者》2011年6月下撰写过《标点符号在版式中的功能》,接着这个话题,本文谈谈《汉字在版式中的运用》。   过去媒体的版式中规中矩,各个版头条及其他标题字号字体、正文字号字体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创新意识不断加强,汉字在版式中的运用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   汉字在版式中的个性化、多样化,恐怕受到社会上汉字在标志中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变化的影响。如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的标志就巧妙地将北京标志性建筑――天坛变形成“京”(图1),令人拍案叫绝。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一个小巧的篆书“京”字图案(图2),形似一个奔跑冲刺的运动员,又如一个载歌载舞之人欢迎奥运会的召开;既代表奥运会举办地北京,同时又极富中国东方的神韵。去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将一家三口人与“世”进行超乎想象的嫁接(图3),令人赞叹不已。          (图1)(图2)(图3)   汉字在标志中的运用,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我国几家电视台的标志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四川电视台的台标抽象如旋风般的“四川”草书,流畅自然,动感十足。这个台标是1994年开始启用的,既美观大方又富有特色(图4),将“四”和“川”结合得天衣无缝。黑龙江电视台台标以狂草“龙”带给观众既有冲击力又舒展的美感(图5);广东电视台台标图案以汉字“广”作为设计主体,三色交辉,带给人们无限想象。(图6) “广”字的笔画分别变形为字母“T、V”和“红日”的外形,强烈表达出“广东电视台”这一主题,整个台标图案呈三角形结构,象征广东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地域特征。“广”字上的圆点似东方升起的旭日,寓意广东电视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事业蒸蒸日上。“广”字线条自然、流畅,洋溢着岭南文化自然清秀的特色,“广”字的一横,寓意广东电视台以优秀的技术和编摄,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图4)(图5)(图6)   中央电视台第3套节目为综艺节目频道,节目播出期间经常出现由鲜花、藤枝经动画组合成的“?”,将现代时尚文艺形式与传统文化衔接得非常自然。(图7)(图7)   言归正传,下面谈谈汉字在纸质媒体版式中的表现,其形式可大致细分为以下几种:      一、汉字字号放大或缩小   将汉字字号放大在纸质媒体中很常见,尤其在标题中运用最多。个别时候,标题中个别字或词“出类拔萃”,以突兀的效果引人关注。   期刊中,有时候在一篇文章或每段开头的一个字或一组字、词非常特别,与正文中的汉字字体“格格不入”。这样做既起到分段的效果,还能美化、活跃版式。   汉字字号缩小偶尔见诸报端,这里不再赘述。      二、汉字本义利用   我们知道,同一字号字体中所有字应该一般大小,但编辑为了达到一定艺术效果,常常将个别字根据字义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加工,如把“大”放大,把“小”缩小;在“绿”字上加绿色,在“红”字上涂红色;把“长”字拉长,把“扁”字压扁……   《生活日报》今年8月6日7版,《“瓷器门”还没关,“私拍门”又开了故宫还有多少事儿藏在“门”后》,整版左下为一道漆黑幽深的“门”。这扇门打开了恐怕就关不上了。    《济南时报》6月21日B1版《复旦一研究生公布食品安全报告统计数据触目惊心》,旁边配有一黑色“食”,这本就让人触目惊心,美编又用神来之笔将食下方“良”挑落一半,“良”上半部好似一个人的剪影,整体效果好像告诉人们有些人良心脱落,食品安全受到挑战。      三、汉字方向调换   通常媒体中的汉字都延续中国汉字的传统,端庄方正,但有些美编,将方正的汉字倾斜、侧仰,甚至颠倒、反向。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背景》一书书名中的“背”就是将该字背面朝向读者,而“景”却板板正正,两者结合,其内涵发人深思。      四、汉字部分笔画替代   为强调或渲染效果,体现编辑意识,美编经常会将汉字中的部分笔画进行艺术化处理。   如:《齐鲁晚报》10月20日A02版头条为《国务院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文中硕大的“信”为血红色,让人警醒。仔细观察会发现美编将“信”上那点用指纹替代。指纹是一种识别符号,摁下指纹大都与签约、签字等相联系,也就是与诚信紧密联系在一起。   无独有偶,《山东商报》10月17日导读版,主要内容是简介一名两岁女孩小悦悦在广东佛山被货车碾过,身边的十几名路人不闻不问。导读标题为《人们为何如此冷漠》,其中“冷漠”两字为重磅黑体字,“冷”右下方那个点为一只血淋淋的脚印。这脚印令人不寒而栗,引人深思,同时黑体与红色形成强烈反差,其视觉冲击力极强。当天笔者想从山东新闻网上下载该版以作课件,竟然惊奇地发现当日电子版与纸质版无论是字体、还是图片处理都大相径庭,特别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