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八大山人对徐渭美学思想扬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八大山人对徐渭美学思想扬弃

浅析八大山人对徐渭美学思想扬弃   摘 要:八大山人早期的花鸟画作品,带有徐渭的影子。徐渭的“以情入画”的思想对八大山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但他们因各自的世界观不同,他们的情感所赋予画面的意境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八大山人;徐渭;美学思想;扬弃      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自立一家,将文人画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背后体现的是他的美学思想,他虽然没有留下系统的画论,但我们可以从他的画作和题画诗中窥知他的美学思想。八大山人花鸟画师承徐渭,他早期的花鸟画作品,带有徐渭的影子。徐渭的“以情入画”的美学思想对八大山人的影响很大,但八大山人作品中的情感有别于徐渭,他虽然和徐渭一样历经坎坷,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并不同,八大山人寄予画作的不是历史的个人情感,而是对现实的人生价值的思索,一种生命的艺术价值的体现。      一、八大山人与徐渭身世之比较   徐渭生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朝代,其时已是明代王朝进入衰败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文化出现病态的时期。徐渭一生经历坎坷,多方面卓越才能无处施展,袁宏道总结徐渭的悲惨一生为:“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他将其胸中“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之悲”之情尽情地倾泻在他的书画创作之中,徐渭的绘画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八大山人生于明朝天启六年丙寅(1626),比徐渭晚出生一百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崇祯十七年,清兵占领北京,灭亡了明朝。八大山人是出生在明朝,成长在清朝,明朝是他依恋的港湾,而清朝开启了他的地狱之门。   八大山人和徐渭都历经坎坷,都有悲愤之情,但又有所差异。徐渭是悲身世之苦,愤怀才不遇,他满腔热血但无处奉献,心底里存留的是对明朝的失望和愤恨,而八大山人在鄙视和痛恨清政府的统治时,内心深处还有他对明朝的怀念。八大山人的遗民情怀一直伴随到他生活的结束,这影响着他的生活和他的艺术风格,八大山人晚年强调寄托,他的故国情怀转为幽深含蓄,使其作品散发出特殊的魅力。      二、八大山人对徐渭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率真写情   明代后期,思想文化领域‘言情’说成为主流,并影响到画坛,徐渭是明朝末期出现的“狂禅”画派的代表人物。徐渭所谓“中也者,人之情也”,是他的美学理论的基石,艺术具有真性情则自有道心在,徐渭的这一美学思想对八大山人影响巨大。他认为只有给人以强烈感染的作品方是好的作品。所谓“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只有真性情在诗中充分表达,才能给读者如此深刻的感染。   徐渭最著名的绘画意象“葡萄”,就是他感情释放的最鲜明最有力的代表者,珠圆玉润晶莹透亮的葡萄在徐渭的笔下却无人采摘,糜烂枝头。他借这样的葡萄象征自己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无处施展,他画了很多葡萄,反反复复地痛诉自己被压抑才华的伤痛:“昨岁中秋月倍圆,海南母蚌太鼾眠。明珠一夜人无管,迸向谁家壁上悬。”(中国历史博物馆《杂花卷》中葡萄题诗)徐渭悲生不逢时、悲身世之苦、悲怀才不遇、悲命运多舛、悲孤寂无依。   八大山人这个明朝的子孙,由于历史的阴差阳错,被挤出了宦官仕途,皈依佛门,在这个远离尘世的寂静环境中,八大山人也曾悲寂,也曾疯狂,但他的狂颠是有别于徐渭的,他没有徐渭式的爆炸性的狂放,他是一种文人的“狂”,一种理性的“狂”,他在画作中也曾寄予悲惨凄切的情感,这是他早年的思想情感的泄愤。   《藤月图》是八大山人早期的代表作,构图并不复杂,由藤萝和残月两部分构成,在处理上,藤萝空中盘绕,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叶,疏疏落落,如同人的泪水涑然而下。月亮的造型显然经过夸张放大,但只出现一部分,并且放在画的下方,右边凌空而下的藤絮纷纷扬扬的洒落,左边的藤絮旋回缠绕,似乎想体现他曲折多变的人生历程。八大山人把“苦泪交千点”的情感同时赋予两种自然现象,通过“并置”的构成形式,体现作者的无限悲伤,这种复杂的心境,正是八大山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这是他早期花鸟画艺术的情感体现。   八大山人晚年,摆脱了外部的一切羁绊,摒弃一切功名世俗,从禅悦的体验中接受了禅宗强调“本心”顿悟见性的精髓,诗画中体现一种平淡幽远的闲适之情。如他的题画诗:“斋阁值三更,写得春山影,微云点缀之,天月偶然静。”这是八大山人对自己历史的逆向值的超越,他的艺术中所体现的情感,我们要拨开历史的迷雾,这样才能体现他真正的艺术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八大山人的艺术影响深刻的魅力。   2、虚静观与悲愤意识   八大山人的学术思想不仅受到“理学”的影响,还有“心学”的影响,他之所以出家为禅宗僧人,也与理学特别是心学的影响有关,因为理学特别是心学,在学术上曾大量吸收了禅道哲学,尤其是佛家禅宗哲学。中国绘画艺术与禅的精神相通。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