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泥鳅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
河北泥鳅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
泥鳅肉细味鲜, 营养丰富, 具有调中益气, 壮阳收痔等养生功效,被称为淡水“人参”, 深受国内及东南亚地区消费者的青睐。泥鳅因其具有鳃、皮肤、肠道三种呼吸方式,可适应低氧环境,饲料容易解决,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市场规格要求不高等固有优点,成为养殖者眼中宠儿。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的刺激下,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养殖泥鳅热,2014年全国养殖产量达到了32万 t。河北省适于养殖的自然水域及池塘等水体丰富,现有池塘稍加改造即可用于开展泥鳅养殖。
河北省泥鳅养殖2010年前基本处于套养和自然混养状态,人放天养和自生自养。2010年至2015全省泥鳅养殖产量逐年递增,2015年达到2 700多吨(图1)。
2014年河北省养殖产量以2 580 t位列全国的第十三位。养殖面积逐年扩大,2016年全省发展到近267 hm2。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养殖产量的逐年增加,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一些问题,下面就河北省泥鳅养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对策,谈几点个人看法。
1 河北省泥鳅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1.1 养殖区域分布
河北省2016年泥鳅精养模式养殖面积近267 hm2,主要分布在唐山、邯郸两地,以唐山市丰南区、曹妃甸区两区为主,占到养殖面积70%左右;邯郸、沧州、衡水、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市精养模式也陆续开展起来,其他地区主要为粗养混养方式。泥鳅苗种生产单位普及到唐山、秦皇岛、衡水、邯郸、石家庄、沧州地区。
1.2 养殖品种
2014年前主要养殖大鳞副泥鳅(俗称黄板鳅),部分水域混养了部分泥鳅(青鳅或叫真泥鳅)。大鳞副泥鳅是河北省传统养殖品种,较真泥鳅长势快且可以出口创汇,占到养殖面积的90%以上。随着台湾大泥鳅(台湾鳗鳅)在河北省的引入,其长势快、抗逆性强优良性状很快引起养殖户注意,2016年台湾鳗鳅养殖占到养殖面积的30%左右,大鳞副泥鳅和台湾鳗鳅是河北省当前主要养殖品种。
1.3 养殖效益
受商品鱼市场价格和苗种、饲料、养殖技术等因素影响,养殖利润各地区不尽相同, 2012年因为经验不足全省平均利润只有30 450元/hm2,2013年达到18万元/hm2,2014年达到21万元/hm2,2015年受市场价格影响利润回落到16.5万元/hm2,2016年根据目前出池情况利润保持在15万元/hm2左右(图2)。
1.3 苗种供应
大鳞副泥鳅养殖苗种供应主要依靠黄河以北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主)自然界苗种的收集,以河北省近267 hm2养殖池塘中60%养殖大鳞副泥鳅计算,每年需要2.8~3.5亿尾鱼种。随着我省科技人员四年来的技术攻关,虽然泥鳅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取得成功,但受鱼种培育池塘面积、鱼种培育技术的限制,人工生产的苗种尚不能能满足生产需求的10%。台湾鳗鳅苗种,因为水花可以直接下塘当年养到商品鱼,以河北省目前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达到每年6~8亿尾水花需求。
1.4 养殖形式
河北省泥鳅养殖模式目前存在两种模式:粗养和精养。粗养又分利用自然水域粗放型养殖和与其他鱼类混养两种形式。精养模式集中在唐山市、邯郸市、衡水市、沧州、石家庄市;稻鳅、藕鳅种养试验集中在唐山市、邯郸市、保定市等地。
1.5 经营形式
以前泥鳅养殖多由个体户零星经营,从2012年起开始向连片、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因为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便于社会化服务,很受养殖者欢迎,如丰南区西葛镇连片近133 hm2开展精养模式养殖泥鳅,2014年平均效益18~21万元/hm2,成为河北省泥鳅养殖、销售集散地。
1.6 泥鳅养殖投资者呈多元化
以前泥鳅商品鱼多由农民专业养殖,由于近年来市场紧俏价格攀升,养殖利润可观,吸引到其他社会力量投资泥鳅养殖产业,巨资注入促进了泥鳅养殖快步,泥鳅养殖产业投资呈现多元化趋势。
2 存在的问题
2.1 苗种仍是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养殖的泥鳅苗种来源于野生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利用野生苗种开展养殖受制于自然环境,投放时间及苗种投放量难以掌控。投放野生苗种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鱼龙混杂品种不纯影响养殖户收成,二是苗种采捕方法不明、存放时间不知难以保证运输及入塘成活率,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增加养殖风险;三是大量采捕野生苗种破坏了自然资源平衡。
人工繁育技术虽说取得突破但还不稳定,从水花到寸片阶段成活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培育大鳞副泥鳅大规格鱼种还需要调整出相当数量鱼种培育池,现阶段还难以形成鱼种规模性生产。苗种仍是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2 养殖方式和养殖观念亟需调整
目前河北省采取的精养模式脱胎于当年为出口生意临时集中暂养和为赚取地区价格差、季节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