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古典戏曲中和之美
浅析中国古典戏曲中和之美
【摘 要】中国古典戏曲没有像西方戏剧那样“一悲到底”的大悲剧,故而有人竟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其实是不能用西方固有的美学理论去套在中国戏曲的脖子上的,因为中国古典戏曲有其自身传统的美学特点,它讲究的是一种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中和之美。本文将以《琵琶记》、《救风尘》和《牡丹亭》为例,浅析中国古典戏曲的中和之美。
【关键词】古典戏曲;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中和之美
中图分类号:J61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3-0054-02
中国古典戏曲没有像西方戏剧那样“一悲到底”的大悲剧,故而有人竟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悲剧。其实是不能用西方固有的美学理论去套在中国戏曲的脖子上的,因为中国古典戏曲有其自身传统的美学特点。我国古典戏曲讲究“团圆之趣”。[1]在悲剧主人公遭到不幸之后,往往给予一线光明,或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的伸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等。
但是类似《窦娥冤》、《赵氏孤儿》却经常被批判,很多人认为这种“欢乐的尾巴”使悲剧的效力弱化了。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眼看》一文说道:“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2]朱光潜先生也曾谈及“团圆”问题,他认为:“事实上,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随便翻开一个剧本,不管主要人物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你尽可以放心,结尾一定是皆大欢喜,有趣的只是他们怎样转危为安。”[3]这些批评的言辞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却不能全盘否定,因为带有“欢乐尾巴”的《窦娥冤》、《赵氏孤儿》没有被人们抛弃,而更多的是喜爱和追捧。所以说,从民族传统文化来看,“大团圆的结构是中华民族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民族性格的表现,是善终能战胜恶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情理结合的‘中和’之美和‘哀而不伤’情怀的最理想的表达方式。而善恶有报的团圆结局还带有情感因素上的中和性,精神平衡上的圆满性,审美情趣上的一贯性。‘圆满’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潜在的心理特征,并成为我国古典艺术独特的审美情趣。”[4]因而《窦娥冤》的伸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大报仇让人们感到大快人心,而最后的“团圆”结局,从古至今,便一直受到中国观众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
一、“中和”的美学思想
我国古典戏曲具有中和之美,“非和弗美”(葛洪:《抱朴子?助学篇》),是我国古典戏曲重要的美学思想。关于中和的含义,按照《礼记?中庸》的解释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矣,万物育矣。意思是说,喜怒哀乐的情感从内心发出以后,要合乎节度。也就是说,情感的外发要适当,不要过激。孔子在《论语?八佾篇》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指的就是这种情感的中和。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说:“古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使哀不致伤,乐不致淫,斯其大较也。”[5]
这种中和之美,则不至于使某种单一的情感过于外溢,如悲剧气氛过于令人悲伤,使观众压抑得透不过气来,喜剧氛围过于浓厚,使剧作显得单薄。从而达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和效果。这种中和的效果不像西方一悲到底的悲剧,使观众过于悲情而不能自已,而是悲得适度,喜得也不过分。
二、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也就是说使人感到悲哀悲痛但不至于过分伤心,它的悲与哀是适度的、有节制的。在中国古典戏曲当中有太多的作品就是这样,有时候在行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插科打诨,去稀释过于浓郁的悲情,而在结尾加上习惯性的“大团圆”,这就使得整部作品虽以悲为主,但随时的调笑和结尾的圆满都会让读者和观众在心理上得到些许的安慰。
以《琵琶记》为例:《琵琶记》,高明作,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剧中蔡伯喈的妻子赵五娘所历辛酸,让我们在肯定这个不得已而成为“有贞有烈”,甚至“全忠全孝”的儿媳的同时,也在从心底深深地同情这位有着不幸遭遇的普通女性。更让人悲痛不已的是伯喈的父母竟然在对儿子的怨恨之中于灾荒之际饿死家乡,这又让读者和观众情何以堪。但是就在我们悲情满溢之时,剧情有了喜色。赵五娘上京寻夫,遇得通情达理的牛丞相之女,并最终顺利认夫。蔡伯喈也是一夫二妇同归故里,后得皇上旌表一门。从而完成了“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三、乐而不淫
乐而不淫,也就是说在戏剧作品中,虽然会让读者和观众感到轻松快乐,但依然不会过头,其中也会掺杂淡淡的忧伤和悲情。而对于“乐”之理解,更有许多有代表性的观点: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认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VIP
- 处理量6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docx
-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分段汇总计算实例和应用.doc VIP
- 老年人防骗知识课件下载.pptx VIP
- 3,5-二氯-2,6-二甲基-4-羟基吡啶的生产工艺.pdf VIP
-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三部分数据校验规则V1.0.doc VIP
-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二部分:数据发布格式.doc VIP
- Unit 2 Bridging Culture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英语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40-50之间离婚协议书.doc VIP
- 清华大学八字班数学分析1期中 于品(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