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人对屈原评价述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文人对屈原评价述评

汉代文人对屈原评价述评   【摘要】:汉代文人对屈原的不同评价构成了我国汉代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文艺论争。汉代文人虽公认屈原为忠贤之臣,但在对屈原自沉这一事件的评价上,存在着一些分歧。值得一提的是,班固从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这样三个不同的立场去进行评价屈原,得出了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他是《楚辞》研究史上第一个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屈原加以评价的文人。   【关键词】:汉代;屈原;评价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610220-02      一、引言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张扬着改革的理想,闪耀着人格光芒,高举着爱国旗帜的历史伟人。人们在如何评价屈原的生死去就以及为人方面曾引起了许多争论。现在,我仅就汉代文人对屈原的评价谈一点自己的浅见,还望方家指正。      二、汉代文人对屈原的评价      1. 贾谊对屈原的评价   汉代最早评价屈原当属汉文帝时代的贾谊。他对屈原的评价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吊屈原》。   贾谊被贬到长沙作太傅,心情抑郁难平,耳边回响着屈原《离骚》悲愤地叹息: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两颗痛苦的心灵,一下子相互碰撞,激起了贾谊对屈原崇敬之情。贾谊称颂屈原为贤良、方正。他说呜呼哀哉,逢时不祥……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屈原所处的社会是黑白颠倒的,没有才能的政治庸人身居显贵的地位,擅长阿谀奉承的无耻之徒飞黄腾达。嗟苦先生兮, 独离此咎,他十分同情屈原的遭遇,但并不认同屈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他从道家观点出发,认为统治者如果昏庸不纳忠言,就应该与他决绝,可以学凤凰缥缥其高逝,学神龙?^渊潜以自珍,远浊世而自藏,也可以历九州而相其君,不必直谏而死。贾谊不理解屈原那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不移的处世态度。总之,贾谊认为屈原是不明智的贤人。   2. 刘安对屈原的评价   根据《汉书?淮南王安传》的记载,刘安曾受武帝之命作《离骚传》。《离骚传》如今虽已不存,但其中重要的语句收进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刘安从道家人生的处世态度出发,赞美屈原其志洁 、其行廉。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时代,干谒诸侯,以谋取卿相之尊,施展政治抱负已成为时尚。这一社会风尚并无可非议,但千古艰难唯一死,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与楚国共存亡这一行为使得他的完整人格得到高度强化,值得称赞。刘安公然称赞屈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对屈原的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而汉武帝并没有表示否定,使刘安遭受灾祸。这样一来,屈原的地位就基本确定了。屈原在整个封建时代受到尊崇这一事实,客观上是又利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与发扬的。然而,将屈原之志推崇到可与日月争光的高度,却是因为《离骚》兼有《国凤》、《小雅》之长。汉代把《诗经》尊为经书,既然刘安认为《离骚》兼有《国凤》、《小雅》之长,那就意味着在刘安心中《离骚》是经。这与汉代经学的发展,《诗经》被奉为经典的影响力是相关的。   3.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主要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博文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司马迁认为屈原既熟悉内政,又擅长外交。尤其难得的是屈原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认识极为清醒,认为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对屈原自沉汨罗的认识上,司马迁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起初,他也对屈原自沉汨罗这一行为极其不理解。又怪屈原不以彼其材,游诸候,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后来读《?f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司马迁认识到:要把生死等同看待,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因为客观遭遇的不同就改变初衷。这表明司马迁认为屈原自沉正是坚持理想,不改变初衷的一个体现。   4. 扬雄对屈原的评价   扬雄对屈原的评价主要见于《反离骚》。《汉书?扬雄传》全文收录了《反离骚》。   《汉书?扬雄传》云: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扬雄认可屈原极高的文学才华,并对其悲惨的生活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夫圣哲之不遭兮,固时命之所有。他认为屈原是圣哲,遭受了不幸的命运。然而在自沉问题上,他从明哲保身、全身远害的人生哲学出发,应不得时则龙蛇。象孔子那样去周迈天下,而不该弃由、聃之遗则,?彭咸之所遗,以死谏君。而屈原是在楚国的郢都被攻破时投江的。此时,楚国的衰亡已无法逆转。在这个时候,死亡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扬雄认为屈原自沉是极其不合理的。   5. 班固对屈原的评价   班固对屈原的评价主要见于《离骚序》、《离骚赞序》和《汉书》。   他从文学家的立场出发,认可屈原的文学才华。他认为他的文辞弘博丽雅,为辞赋宗,认为其可谓妙才者也。班固从史学家的立场出发,肯定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