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西域传书写模式形成浅析
汉代西域传书写模式形成浅析
摘要:从商代到东汉,华夏族群①的西部边界呈逐渐西移的趋势。两汉时期的西域,已经达到汉朝移民所能生存的生态极限和汉朝政权行政力量控制的极限。但为了抵御来自北方匈奴人的压力,汉朝极力突破这条客观存在的界限。在这个政治因素的推动下,汉朝形成了独特的西域历史记忆,并用《西域传》的方式被历代中央王朝所继承,维系并巩固了西域与中原王朝的统一。
关键词:两汉;西域;书写模式;历史记忆
中图分类号:K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5-0080-04
从商代到东汉,华夏族群的西部边界呈逐渐西移的趋势。“终于在汉末魏晋时期它移到青藏高原的东缘。……于是,华夏与非华夏的族群边界便沿着河湟与青藏高原的东缘形成,并维持至今。”[1]161汉朝是华夏族群形成后建立的第一个持久、统一的政权,以统一的身份与四裔族群的互动,促进了华夏族群自我意象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华夏边缘族群的华夏化或自我意识的觉醒。此时的西域,相对于汉朝政权核心,地处“绝远之地”,而且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已经达到汉朝移民所能生存的生态极限和汉朝政权行政力量控制的极限。但为了抵御来自北方草原匈奴人的压力,汉朝极力突破这条客观存在的界限。汉朝使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匈奴争夺西域的同时,通过创造新的历史记忆的方式,强调西域与中原王朝的相似之处,为西域纳入汉朝版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汉书?西域传》开创了后世历代官修史书中《西域传》的书写方式,维持了一种中原王朝自汉代以来形成的关于西域的历史记忆,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王朝的统一、融合。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信息开始被汉朝纳入史册。汉晋时期的史书在记录西域诸国的情况时一般包括:1)王城名称,距中原王朝都城的历程;2)西域国的户、口和胜兵数,职官名称和人数;3)西域国与中原王朝驻西域长官驻地的距离,与周围诸国都城的距离;4)西域国的风土、物产、民俗;5)西域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与北方游牧部族以及西域诸国间的关系。自《史记?西域传》首开此例后,历代西域传均遵照这种方式作传。汉晋时期西域传所记载的西域史料可谓包罗万象,但都疏于记载西域诸国本身的族源、历史变迁,而且不像其他汉朝边疆的人群,被汉朝史家冠以与华夏族群同源的历史。
1.“匈奴,其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②
2.“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③
3.“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不知爰剑何戎之别也。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有与劓女遇于野,遂成夫妇。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入三河间。诸羌见爰剑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河湟间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爰剑教之田畜,遂见敬信。”③
4.“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仪,田蚕织作……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④
5.“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瓠。下令之后,??瓠遂??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瓠。??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⑤
以上五段引文即汉代史学家用自己的想象追溯的匈奴、西羌、朝鲜、南蛮人的历史、族源。这些历史记忆为汉朝与周边族群建立恰当的关系找到了依据,同时,也能在历史记忆中巩固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界限。对于汉朝边疆不同的族群,史学家赋予他们不同的历史起源,表现了汉朝与这些人群关系的亲疏远近。汉代史学家将匈奴视为夏后氏的后代,一方面将匈奴的勇猛善战归因为与华夏族群同源,同时又为他们与汉朝格格不入的游牧生活方式找到合理的依据――出自野蛮落后的华夏族群支系夏后氏。汉代人经常以夏后氏指称文化比较原始的时代和人群。①西方的羌人虽同为游牧人,但在汉代史学家的眼中他们要比匈奴更加野蛮、凶恶。此时没有统一国君的人群在汉代被视为野蛮中的野蛮。因此神话传说中凶恶的化身“三苗”成为羌人的祖先,以此来解释羌人的野蛮凶恶的本性。《东夷列传》中的朝鲜以农耕为主且有统一的国君,因此汉代史家将其塑造成礼仪之邦。联系秦代末年许多华夏族群的移民、流亡者进入此地的历史,殷商王子箕子便成为教化朝鲜成为礼仪之邦的祖先。引文3是关于羌人起源的另一个版本,这一版本的传说与箕子逃亡朝鲜并融入其中的过程颇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箕子为殷商的王子,爰剑为秦厉公的奴隶。箕子与爰剑身份的差异直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