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预知信仰与历史散文叙事模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预知信仰与历史散文叙事模式

汉代预知信仰与历史散文叙事模式   [摘要]汉代预知信仰对本时期历史散文之叙事模式有突出影响。由于预知信仰的流行,汉代历史散文的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常以带有民俗信仰意味的预兆(包括预言)来暗示、照应事件的发展趋向和结局,从而形成了若干叙事模式,其中较为典型的叙事模式是贵人有吉验模式、败亡有凶兆模式、梦兆应验模式、以善恶报应理念为依据之预言应验模式等。   [关键词]汉代;预知信仰;历史散文;叙事模式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08)02-0061-07      预知信仰是一种民俗行为,即根据自然现象或人的形貌表现,推测人或事物将要发生的变化。汉代社会是一个“鬼神术数之世界”,人们有着多种多样的信仰对象,并使用了五花八门的方术以解决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疑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属于预知信仰的内容。当代历史理论家海登?怀特指出:历史讲述的不仅是事件,“而且有事件所展示的可能的关系系列。然而,这些关系系列不是事件本身固有的;它们只存在于对其进行思考的历史学家的大脑中。这里,它们存在于被神话、寓言和民间传说及历史学家自己文化的科学知识、宗教和文学艺术概念化了的关系模式之中。”预知信仰便在史家的脑海中造成了一种事件的关系模式,并影响到了他们叙事的整体构思。在预知信仰流行的时代背景下,汉代历史散文的作者惯以带有民俗信仰意味的预兆(包括预言)来暗示、照应事件的发展趋向和结局,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叙事结构。汉代历史散文中所出现的各种预兆,若就其发出物体而言,有星气兆、卜筮兆、动植物兆和与人有关的形体兆、行为兆、梦兆、预言兆等;就其指示内容而言,又大致可分为吉兆和凶兆两类。以这些不同类别的预兆和与它们相对应的结局为中心,形成了汉代历史散文的若干叙事模式,下面就对其中较为典型的四类叙事模式加以具体论述。      一、贵人有吉验和败亡有凶兆模式的形成      汉代民众中流行着一种富贵之人多有吉祥之兆的信仰。如《史记?高祖本纪》述沛县父老之言曰:“平生所闻刘季(刘邦字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载,邛成侯王奉光(汉宣帝王皇后之父)初生时,“夜见光其上,传闻者以为当贵云。后果以女故为侯。”据《史记?大宛列传》所记张骞之语,乌孙王昆莫生后被弃于野,“乌?槿怛闫渖希?狼往乳之,单于怪,以为神,而收长之”;《后汉书?鲜卑列传》载,鲜卑投鹿侯之妻自言吞雹妊娠产子,“此子必有奇异”,可见当时外族人中也流传着这种看法。汉代知识阶层亦多持此说。如刘向曾在封事中说:“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微象。”王充《论衡》之《吉验篇》云:“凡人禀贵命于天,必有吉验见于地,见于地,故有天命也。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祯祥,或以光气。”在这样的信仰风俗影响下,汉代历史散文对帝王、后妃和公侯大臣如何获取功名富贵之事的叙写常常伴随着对各种吉祥征验的交代,形成了一类贵人有吉验的叙事模式。   首先是对帝王怪奇之征的记叙。《论衡?奇怪篇》云:“帝王之生,必有怪奇,不见于物,则效于梦矣。”为方便论述,现将九位汉代帝王的吉祥征兆择要列一简表如下:            再次是对公侯大臣发迹之象的叙述。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开篇便说周太史为陈完卜卦,言其子孙将代陈有国。篇末又赞叹“易之为术,幽明远矣”,说陈完后世之昌盛“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外戚世家》写窦太后之弟窦广国(字少君)为其主人山作炭,与百余人暮卧崖岸下,“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果与其姊相认,后封为章武侯。《汉书?朱买臣传》写朱买臣贫贱时大言曰:“我年五十当富贵。”此外,相人者对其中一些人美好未来的预言,也是一种吉祥征验。   汉人又相信在死丧祸败之事来临之前会出现各种不祥征兆,所以汉代历史散文中还存在着一类败亡有凶兆的叙事模式。下面以表格的形式罗列了汉代历史散文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不祥之兆和与其相应的结果:         以上所列吉验和凶兆包括天象兆、光气兆、卜筮兆、动植物兆、器物兆、形体兆、梦兆、预言兆、神鬼兆等,涉及到占星、望气、蓍龟、相人、杂占等方术。大凡某人生有伟容异貌或在某方面与古圣先贤沾边,神光宝气、瑞物喜事等出现皆为吉兆。元帝皇后王政君先前许嫁未行而所许者辄死,是一种特殊的“吉验”。《论衡?骨相篇》云:“夫正(政)君之相当为天下母,而前所许二家及赵王,为无天下父之相,故未行而二夫死,赵王薨。是则二夫、赵王无帝王大命,而正(政)君不当与三家相遇之验也。”昭帝、明帝、章帝的早慧、早成是他们的圣瑞之征。宋皇后、窦广国“大难不死”,预示着他们“必有后福”。秦始皇和汉高帝死前皆荧惑守心。《汉书?天文志》云:“荧惑为乱为贼,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