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莎士比亚戏剧中梦解读
对莎士比亚戏剧中梦解读
内容提要:荷兰德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梦”进行了解读:《暴风雨》中凯列班的梦,反映出其口腔期、肛门期、特别是俄狄浦斯期的愿望,体现了此剧自由和奴役的主题及作者写作时的心态;《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的梦,反映了她的身份和对性爱的矛盾心理、贯穿于全剧的恋人的分离和结合问题以及恋爱中的忠诚和信任的意义。荷兰德的解读从传统的精神分析进入了新精神分析,表现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更加关注和更多的人文色彩。
关键词:荷兰德新精神分析《暴风雨》《仲夏夜之梦》
作者简介:杨正润,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创新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教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西方文论研究、传记文学研究。本文为教育部“九八五”工程二期“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子项目成果之一。
Tit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in Shakespeare?s Plays
Abstract: Hollad has offered hi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dreams in Shakespeare?s plays: in The Tempest, Caliban?s dreams reflect his wishes at his oral stage and anal stage, especially at phallic stage. These dreams show the theme of freedom and enslavement and expresses the author?s feelings in the writing of his play. In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Hermia?s dreams reflect her identity, her contradictory feelings towards sexual love, separation and combination between sweethearts through the whole play and the meanings of faith and trust in love. Hollad?s interpretations come into neo psychoanalysis, which shows his concern about reality and humanity.
Key words: Holladneo psychoanalysis The Tempest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uthor: Yang Zhengrun is professor and Ph. D. supervisor at the School of Literatur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engaged in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and biographical literature.Email: Zryang3004@163.com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问世,带来了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一个新派别。莎士比亚是弗洛伊德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在《释梦》中,弗洛伊德提出他的核心理论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就引用了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复仇时的迟疑作为证明。此后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信件和手稿中多次引用莎士比亚,也对《麦克白》、《李尔王》等剧进行了某些解读。可以说,精神分析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同莎士比亚结下了不解之缘。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是无意识理论,这是从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开始的。弗洛伊德一生中分析过大量的梦,不过这些“梦”,主要是人们实际做过的梦;他很少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梦”,他只写过“简森《格莱狄娃》中的错觉和梦”一文,对德国作家威廉#8226;简森(Wilhelm Jensen,1837-1911)的小说《格莱狄娃》中叙述的梦进行了分析。从原则上说,弗洛伊德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梦同样可以当作真实的梦来解释,不过这种解释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就很大,因为精神分析是把梦看作做梦者的自由联想来解释的,而文学中的梦是作者的虚构,解释时除了要分析虚构的做梦者的自由联想外,还得考虑真实的作者的心理因素和无意识活动,这当然更加困难。在弗洛伊德以后,新精神分析学家如埃里克#8226;埃里克森(Erick Erickson,1902-1980)等人对梦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对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研究,则以莎学家瑙曼#8226;N#8226;荷兰德(Norman N. Holland ,1927―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