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叙事模式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docxVIP

《聊斋志异》叙事模式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志异》叙事模式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GE PAGE IV 文献综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经典 之作。早在蒲松龄生前,就有很多人开始关注。当时著名诗人王士祯就曾 对《聊斋》作过评点。刊行之后,又先后出现了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 等人的评点本,以及吕湛斯、何垠等人的注本。对《聊斋》的内容、艺术 及作者的思想,也作了说明,但是这时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体系。对《聊斋》 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到了二十世纪才真正展开。 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学术指导思想的正常 化和对文言语体的重新定位,对蒲松龄及《聊斋》的研究再次升温,并且 逐渐成为与红学、敦煌学一样的国际显学。而其研究的角度和范围也不断 得到拓展、延伸。从研究角度方面,包括小说学、史学、版本学、民俗学、 民族学等。而其研究范围则涉及到了作者蒲松龄的生平家世、《聊斋志异》 文本、聊斋俚曲、聊斋文赋、聊斋杂著等诸多方面。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 的同时,也不断深入细致,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十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冲 击下,《聊斋》的研究显然倍受冷落。直到 20 年代初,鲁迅先生独具慧眼, 以他学者的敏锐目光发现了《聊斋》的价值。并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 《聊斋》给予了高度评价,“《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 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事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 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异人畸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 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1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聊斋》的 诸多研究者,基本上是沿着鲁迅先生的方向继续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夕,由于受到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对《聊 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民性、民族性等问题的争论上。一方面,研究者 肯定了《聊斋》中颇具人民性的进步思想。比如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对于 黑暗吏治的抨击、人民疾苦的同情、科举弊端的揭露以及自由爱情的歌颂 等等。但在肯定人民性的同时,又指出了其在思想上的局限和矛盾。另一 方面,就《聊斋》中是否存在民族意识,也在当时引起了争论。其中林名 均的《〈聊斋志异〉所表现的民族思想》一文,比较了青柯本与某些抄本的 异同,发现前者有意识地将一些对清庭统治有违碍的内容基本删除殆尽了。 这就证明《聊斋》中的确含有或隐藏着某种民族意识。 另外在艺术成就方面,研究者指出,《聊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 结合的文言短篇小说巨著。并且指出其既接受了传奇、话本小说的影响, 又植根于民间文学的特点。 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文学、文化现象 也开始再次呈现出百花竞艳的趋势。《聊斋志异》的研究同样进入了全新的 阶段。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范围不断扩展、纵深,并向多元化发展。 而且,在西方文学思想、理论的启发影响下,《聊斋》的研究迎来了前所未 有的崭新局面。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概述。 首先是从传统研究角度对《聊斋》进行的研究。即对《聊斋》文本所体 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蕴含的思想内容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细致体察。如 李厚基、韩海明 1982 年出版的《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马振芳 1986 年出 版的《聊斋艺术论》,雷群明 1989 年出版《聊斋人物塑造艺术研究》,张稔 穰 1995 年出版《聊斋志异艺术研究》等大量专著,对《聊斋志异》的人物 塑造、情节结构、语言特色以及美学风格都作了系统的探讨与研究。思想 内容方面,研究者更是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对《聊斋》作品中所蕴含的各 种思想作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与发掘。主要表现在对作品中爱情思想观念 的研究,比如唐富龄《略论〈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小说》、赵美科《略论蒲 松龄的爱情观》等,赞美了《聊斋》中男女主人公对于自由爱情的向往与 追求。同时对小说中某些带有局限性的爱情思想观念给予批判、揭露。此 外研究者还注意到了《聊斋》作品对科场舞弊、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等现 实问题的指责、嘲讽。另外,对《聊斋》中反映出来的民族思想问题也进 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晋驼《〈聊斋志异〉的民族思想》、李灵年《谈〈聊 斋志异〉的时代气息》、赵俪生《读〈聊斋志异〉札记》等,都对蒲松龄在 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鲜明民族思想作了精辟论述。 其次,西方文学思想、文学理论大量涌入后,人们的视野变得前所未有 的开阔,思维也更加活跃,从而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角度也随着更加向 PAGE PAGE VI 多元化发展。《聊斋志异》正是在这种新思想、新理论的介入下,迎来了一 个新的研究高潮。更多的研究者开始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转而尝试用西 方的文学理论对《聊斋》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比如,从文化学角度考察《聊斋》。在文化学热潮的影响下,研究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