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重组家庭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讨
                    对重组家庭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讨
    〔摘要〕家庭重组引发的家庭系统重新排列不完善致使非血缘的亲子教育问题尤为敏感和突出,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微妙而脆弱,易造成重组家庭儿童的性格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催生各种心理问题,使这类儿童容易成为学校中的“问题学生”。 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家长必须重视此类儿童的家庭教育,用爱、公平、理解、尊重和关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重组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01-0011-04 
  一、引言 
  重组家庭是指子女的父母有一方并非是亲生的父母,并且可能有其他子女在一起生活的一种家庭模式[1]。重组家庭最主要的特点是:家庭成员关系复杂,而且相对来说更加敏感。 
  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攀升不仅导致重组家庭的增加,而且给社会带来一个新的课题――重组家庭儿童问题。非血缘的亲子关系使得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尤为敏感和突出,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微妙而脆弱。 
  客观地讲,在重组家庭儿童中有不少比较优秀的,但是我们无法否认,有相当一部分重组家庭儿童,家庭重组的经历使其心灵遭受沉重打击,诸多家庭悲剧屡见报端。如何通过心理疏导帮助重组家庭儿童坦然面对新的家庭关系,引导孩子合理均衡地享受父母的爱,积极调整心态,更好地处理同伴关系,是当前帮助重组家庭孩子拥有快乐人生的首要课题。 
  二、重组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与正常家庭孩子的成长过程及个体表现相比较,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情感脆弱,亲社会行为被动 
  重组家庭儿童大多都表现出自卑、忧郁、沉默寡言等,他们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经常表现出情绪低沉,容易悲伤。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的心理会很脆弱,承受不了小小的挫折和失败。另外,这些学生往往不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也常常呈现出情感脆弱的一面,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2];甚至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快乐的场景,心里就非常难受。 
  (二)逆反,攻击性行为增多 
  重组家庭中的儿童,大多具有逆反心理,对继父(母)甚至老师的言行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他们不愿服从继父母的管教,有的儿童甚至有报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会发展成对他人、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不满、冷淡。他们的情感长期受到压抑,不良情绪鲜有机会真正宣泄出来,部分儿童便企图通过逆反行为引起他人注意。 
  (三)敏感多疑,言行过分谨慎 
  重组家庭儿童敏感和多疑的心理特征与正常家庭的儿童相比显得突出一些,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多愁善感,时常“触景生情”,把一些很普遍的事物映射到自己身上,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相联系继而缅怀过去;他们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总在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所讨论的话题是否与自己有关等。有些儿童言行过分小心谨慎,性格内向,唯唯诺诺,不敢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这种心理导致自卑和人际交往困难,他们在潜意识里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3],不想让自己表现得过于另类和不合群。 
  (四)情绪不稳定,易出现极端行为 
  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有内隐与外显两种表现。“内隐型”的儿童不轻易表现出他们的心理活动[4],但他们极易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严重时可能发生自虐行为。他们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心,交往能力欠缺,精神负担重。“外显型”的儿童则主观偏激,情绪很不稳定,经常激动,无故愤怒、烦躁,对家人及周围的一切采取猜忌、蔑视和非难的态度,甚至寻衅滋事,出现针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5]。这些负面的情绪体验互相交织,使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失去平衡。 
  三、重组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内因 
  很多重组家庭儿童原本性情活泼开朗,在父母双亲的关爱中愉快成长。但是突然间,家庭的变故使原本熟悉的一切在孩子眼中开始变得陌生。面对重新组合的家庭,他们中有的逃避现实,回想以前的幸福家庭,思考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6]。这些变故易使孩子产生恐惧、焦虑、不安全感等,各类心理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一个家庭发生改变,儿童首当其冲会感觉到安全感受到威胁,原本的爱将面临被剥夺,以自己弱小的力量无法抗拒与扭转这种改变,于是便会采取某些初级的防御方式应对家庭其他成员或周围的人。如果儿童反复地或持续地暴露在这种毫无出路的境地中,他就会无意识地借助同样的防御方式来应对周围的环境,直至逐渐成为其自身固有的一种防御机制。 
  通常,6~12岁的孩子最难和继父母相处,年龄更大或者更小相对要好一些。其实,这些重组家庭中的孩子,对于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