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顶腐病的发病调查与防治对策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心叶腐烂或畸形的总称,是有别于玉米茎腐病的一种新型病害。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茬种植较多,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受一些特殊气候的影响,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危害不断加重,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和黄淮地区均有发生,2013年在河南各地发生普遍。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败育,不能正常抽雄散粉,造成授粉不良甚至空秆,严重影响玉米产量。2013年在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玉米新品种郑单538每667000平方米高产开发示范田玉米顶腐病大发生,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发病情况
1.展示田基本情况。
展示田位于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毛儿岗村南,面积66700平方米,土质两合土偏粘,肥力上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上茬作物小麦,收获后秸秆还田。种植玉米品种郑单538,播种日期2013年6月8日6670平方米,6月9日46690平方米,6月10日13340平方米。种子由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提供,密度每667平方米4500株,土壤免耕,应用机械进行种肥同播,施肥是河南省昊利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45%复合肥(N-30、 P2O5-7、 K2O-8),种肥同播每667平方米20千克,大喇叭口期追施每亩30kg。6月25日玉米5叶期化学除草,用药烟嘧。莠去津悬浮剂,7月6日玉米7~8片叶杀虫一次,用药氯氰菊酯。
2.发病调查。
2013年7月2日展示田降雨,7月3日~16日天气晴好高温,温度区间在25℃~40℃。7月16日展示田降大雨,解除半月来的旱情,7月19日~7月23日连续5天低温寡照,温度区间在22℃~31℃,展示田7月21日发现顶腐病症状。
2013年7月23日玉米株高240~250厘米,叶片18~20片。发病较轻的顶部叶片或心叶受害,叶缘或叶尖退绿黄化干缩,心部叶片略显收缩;发病较重新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或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扭曲,或叶片顶部边缘变褐腐烂,有时叶片呈“撕裂状”;最重的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紧紧包裹内一起,使其内部不能展开。播期6月9日~6月10日田块发病较较轻,6月8日播种6670平方米发病较重,病株比例65%以上。2013年7月24日选择部分不同程度发病田块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选择2000株最重病株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部分叶片,以利于雄穗吐穗。2013年7月25日顶腐症状缓解,植株顶部新叶抱合由硬变松散,展开叶片症状减轻趋于正常。2013年8月1日展示田降中雨,顶腐症状进一步缓解。2013年8月8日顶腐症状全面缓解,植株顶部新叶抱合松散,展开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剪包叶植株雄穗先吐穗散粉,未剪的也陆续吐穗散粉,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田块缓解较快。2013年8月20日浇水一次,促进展示田生长正常。2013年9月17日收获,播期6月8日6670平方米发病较重田块果穗略偏小,其他田块果穗正常。10月15日脱粒实产,6670平方米发病重田块平均450千克/667平方米,其他田块550~600千克/667平方米。
3.近年开封县玉米顶腐病发病趋势
2006年以来,开封县玉米顶腐病发病呈上升趋势,2013年因气候因素大发生。
二、症状特点和病原分析
1.症状特点
1.1心叶卷裹型 顶部叶片或心叶受害,叶缘或叶尖退绿黄化干缩,最终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紧紧包裹内一起,使其内部不能展开。
1.2叶缘缺刻型 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叶缘和顶部褪绿呈黄亮色,严重时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少量叶肉组织。
1.3叶片枯死型 叶片基部边缘变褐腐烂,有时叶片呈“撕裂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
1.4扭曲长鞭型 顶部叶片卷缩直立呈“长鞭状”,有时被其他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状”。
1.5顶叶丛生型 有的品种感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
1.6败育空秆型 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籽少;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秆,高湿条件下,病部有时出现粉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2.病原菌类型与侵染该病的病原物目前尚无定论。多数认可该病可细分为真菌性镰刀菌顶腐病、细菌性顶腐病两种情况。
2.1镰刀菌顶腐病 病原菌生长温度为5℃~40℃,适温为25℃~30℃,最适为28℃,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适温为25℃~30℃,主要寄主:玉米、高粱、谷子、小麦、水稻以及狗尾草、马唐等。也有人认为该病害是由蓟马、瑞典蝇等害虫前期在心叶危害,引起叶片畸形并造成伤口,继而由病原细菌侵染所致。也有专家认为玉米生长前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