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废墟与漫游者解读第六代导演青春叙事一种视角
废墟与漫游者解读第六代导演青春叙事一种视角
从中国电影青春叙事的发展脉络来看,第六代导演的“青春自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掀起了第一次作者论意义上的青春片浪潮。张元、王小帅、娄烨等青年导演既是影像文本的创作主体,又是文本内部的经验主体。他们高举青年亚文化的旗帜,打破了革命青春电影与伤痕青春电影井然有序的元叙事,将具体的、感性的“身体”视为人存在的第一维度和与世界建立联系的首要媒介,以私人化、边缘化的生命感受传递出身处社会转型期的焦虑、痛苦与迷茫。可以说,“感性文化”“身体美学”“残酷物语”是第六代导演青春叙事的鲜明印记,也是国内学者分析第六代导演自传的常见角度。{1}然而,这些影片中“身体的在场”不仅关切着性与暴力等感官命题,更触及到青年在都市空间内的现代性体验问题。正是在空间叙事研究导向下,有海外电影学者以“都市一代”(urban generation)命名第六代创作群体,认为九十年代青春电影的主要特征是对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敏感。{2}
在某种程度上,第六代电影中的“摇滚青年”与王朔电影中的“顽主”都表明了同一种时代症候,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年在意识形态神话覆灭后的精神空虚、价值错乱与身份迷失。所不同之处在于,王朔以“言语话语”挑战权威、颠覆秩序,第六代导演用“身体话语”冲破主流文化的身体规训。从想象中的解构到身体力行的冲撞,我们可以看出摇滚青年比顽主的压抑感与挫折感更加强烈,反抗性与斗争性也更加强烈。他们对待都市文明、大众文化的态度也少了份戏谑与调侃,多了份控诉与绝望。
“摇滚青年”的另一重身份是都市的“漫游者”。秉持着先锋、激进的创作态度,第六代导演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映现为斑驳、凌乱、肮脏的废墟图景,将个人的青春体验言说为残酷、扭曲、裂变的灰色记忆。一方面,都市空间的视觉符码凝缩着商品化浪潮中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意识形态对立。另一方面,都市空间也被附着上浓重的主观情感色彩与忧郁气质,成为青年心理空间的延伸和精神世界的隐喻。空间质感与个体经验两相叠合,形成一种异质同构关系。
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将历史看作现代性完全展开的过程,并在此向度上提出了“废墟社会”和“漫游者”的象征意象,为文化研究开启了全新视野。“都市一代”镜头下“都市/青年”的想象性关系正契合了本雅明“废墟/漫游者”的寓言式批评母题,同时也注入了中国社会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现实与本土问题,敏锐地探入都市文明与现代人心理结构的裂缝中。影像中,青年们一刻不停的寻觅与游走恰似一场探寻自身主体性与归属感的“游牧”,只可惜种种努力都归于徒劳,他们无法从光怪陆离的现代性迷宫中逃逸。在现代性震惊体验和自我身份认同危机的交互作用下,青年们走向精神的崩溃与分裂。
一、在废墟中探寻主体性
与归属感
“乡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深层文化结构。以血缘与地缘为纽带的基层社会将人们紧密地固结在一起,“乡土”就是他们世世代代的安身立命之所。乡土性的社会结构与生存方式的背后运行着一套相对应的道德原则与伦理规范,以确保社会的稳定与正常运转。中国的“熟人社会”区别于西方的“团体格局”,这注定了现代化进程会为中国的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带来更剧烈的震荡。“90 年代以来中国大中小城市的硬件结构与社会纤维都经历着阵痛性的变迁。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大片民居(胡同,弄堂等)及其相关的社会空间遭到‘拆迁’的命运。取而代之的是高速公路、地铁车站、购物中心和写字楼。中小城市乃至大片农村地区也加入了城市化的进程。……这一破坏性极强的建设狂潮带来了崭新的城市轮廓线,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废墟,及生存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异化,从根本上重绘了当今中国社会的精神与物质的地形图。”{3}正如本雅明所说:“现代城市,其空间形式,不是让人确立家园感,而是不断地毁掉家园感,不是让人的身体和空间发生体验关系,而是让人的身体和空间发生错置关系。”{4}社会结构的改变与城市空间的异化斩断了物质与精神双重意义上的乡土之根,使青年一代成为飘零无着、丧失身份的离乡者。加之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缺乏传统社会中的亲切温情,周遭皆是冷漠警惕的眼神与无法靠近的灵魂。青年们只能在身体与空间的错置关系中展开无尽的漫游,神情焦虑、内心激愤地凝视着梦魇般的都市废土。
就第六代导演的早期影片而言,他们热衷于冷峻、残酷的现实主义质感,同时惯用戏仿经典、拼贴挪用、多线叙事等后现代手法。破碎化的影像风格和叙事策略恰可呈现出“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事物的破碎状态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人对事物体验的破碎状态”{5}。如娄烨酷爱以晃动镜头呈现城市的废弃建筑与污脏暗角,构建起上海都市景观的另类想象。处女作《周末情人》中的一开场就是手持摄影机追踪阿西而拍摄的长镜头,时明时暗的光线、狭窄冗长的楼道、悸动不安的背景音乐同时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