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词屦与履演变研究
常用词屦与履演变研究
摘要:战国以前,“屦”和“履”不同义;战国以后,二者同义。“履”对“屦”的替换起始于战国时期,完成于西汉时期,二者演变的原因与社会发展有关。此后的“屦”逐渐退出常用词领域,虽然在文献中仍有些许的用例,但已具有了古词语的性质。大约到了唐代,“履”的常用词地位又被“鞋”取代。
关键词:常用词 屦 履 演变 战国时期
“屦”和“履”在表示“鞋子”义上是一对古今词,“屦”为古词,“履”为今词。清人段玉裁说过“古曰屦,今曰履。古曰履,今曰?P”(“?P”和“鞋”是古今字),指明了“鞋子”这一概念的常用词演变情况:先是以“屦”为常用词,后是“履”,再后是“鞋”。“履”对“屦”的替换当起始于战国时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履”和“屦”作了详细的注释。
《说文?履部》:“履,足所依也。”段注:“履依迭韵。古曰屦,今曰履。古曰履,今曰?P。名之随时不同者也。引伸之训践,如‘君子所履’是也。又引伸之训禄,《诗》‘福履绥之’,毛传曰:‘履,禄也。’又引申之训礼,《序卦传》《诗?长发》传是也。履、礼为迭韵,履、禄为双声。”“从尸,服履者也。从彳、夂。”段注:“彳、夂皆行也。”“从舟,象履形。”段注:“合四字会意。”“一日尸声。”段注:“别一说也。”“?,古文履,从页、从足。”
“屦,履也。从履省,娄声。一日辊也。”段注:“晋蔡谟曰:‘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左传》“踊贵屦贱”,不言履贱;《礼记》“户外有二屦”,不言二履;贾谊曰:“冠虽敝,不以苴屦”,亦不言苴履。《诗》曰:“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屦、舄者一物之别名,履者足践之通称。’按蔡说极精。《易》《诗》《三礼》《春秋传》《孟子》皆言屦,不言履;周末诸子、汉人书乃言履;《诗》《易》凡三履,皆谓践也。然则履本训践,后以为屦名,古今语异耳。许以今释古,故云古之屦即今之履也。《周礼》‘屦人,掌为舄屦。’郑云:‘复下曰舄、禅下曰履,古人言屦以通于复,今世言屦以通于禅,俗易语反与。’《方言》:‘?小㈠稹Ⅺ?,履也,履其通语也。’”
段氏在这两个词条下的注文有矛盾之处:在“履”下言“引伸之训践”,这是认为践踏是“履”的引申义;在“屦”下言“履本训践,后以为屦名”,这是认为践踏是“履”的本义,鞋子是“履”的引申义。段氏的这种表述让今人难以判定他究竟持何种观点。对于“履”的本义问题,古代小学界也一直是两说并存。
直至现今,学者们对于“履”的本义仍未能统一观点,二典对“履”的释义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对立:“履”第一义项在《大字典》里被注为“践踏,蹈”,而在《大词典》里被注为“鞋”。当代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履”本义为践踏(作动词),有王力、王凤阳、洪成玉、张桂珍、张双棣、魏德胜等,他们认为“履”的“鞋子”义由“践踏”义引申而来。认为“履”本义为名词“鞋”的学者很少,笔者查到的仅是郑奠对两种观点均持认可态度。虽然两种观点相持,但是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现存的语料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确定无疑的信息,即:“履”在战国之前只用作动词义,从战国时的《墨子》开始有了表“鞋子”义的用法。
任学良先生说:“履”字“肯定是当时(战国初期)的习用语,早在战国以前就会有的。”管锡华说:“‘屦’‘履’比较,可见西汉主要用‘履’,用‘屦’很少,只出现在赋体文中和构词性的较固定的组合之中,‘屦’已具有了古语词的性质。这种情况表明,‘履’替代‘屦’已基本结束。”由他们的成果可以推断出:“履”对“屦”的替换应当开始于西汉以前,完成于西汉时期。
“履”在西汉时期取代“屦”而成为指称“鞋子”的最常用词,这在西汉扬雄的《方言》中也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明:
“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谓之角,南楚江沔之间谓之??,西南梁益之间或谓之屦,或谓
之,履其通语也。”(方言?卷四)
扬雄在此处指明了“履”为当时(西汉)的通语,而“屦”则是区域性的方言。根据今人的统计,可知西汉时期的语料《史记》和贾谊等人的文学作品都能体现“履”在其时的常用性,与同时期的“屦”相较而言占了极大的优势。笔者由此前溯,即进入战国时期去考察二者的替换演变过程的起始及原因。
在战国之前,“屦”和“履”在部分传世典籍中的使用情况如下:
可以看出:在战国之前,“屦”和“履”不同义,前者是指称“鞋子”的通语,后者仅用作动词。“履”作动词的典型用例如下:
[以下表示“踩踏”义]
(1)履虎尾,不?A人,亨。(周易?履)
(2)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宛)
(3)履帝武敏歆。(诗经?大雅?生民)
(4)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论语?乡党)
(5)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左传?僖公十五)
[以下表示“履行”义]
(6)《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布鲁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临床意义.doc
- 布鲁斯音阶在萨克斯即兴演奏中应用研究.doc
- 布鲁氏菌病蒙西医结合与传统治疗效果对比临床研究.doc
- 布鲁纳发现学习论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个案研究.doc
- 布鲁纳教学理论在护理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训课程中应用.doc
- 布鲁纳教学理论及其对幼师美术教学启示.doc
- 布鲁纳教师主导思想及其对多媒体教学启示.doc
- 布鲁纳教育原则评析及对教学实践反思.doc
- 布鲁纳晚年对认知心理学反思与批评.doc
- 布鲁纳教育过程当代价值呈现.doc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名师教学PPT课件(2).pptx
- 企业宣传-PPT模板-精品PPT模板(2).pptx
- 创意风格-精品PPT模板-(7).pptx
- 小学体育与健康—蹲踞式起跑教学PPT课件.ppt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部编版-体会和理解“蒙汉两族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名师教学PPT课件.ppt
- 人教部初二八年级数学上册-“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名师教学PPT课件.ppt
- 商业策划-商业融资计划书--PPT模板-精品PPT模板(4).pptx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海滨小城-名师教学PPT课件.ppt
-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4)-名师教学PPT课件.pptx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册-正面战场的抗战名师教学PPT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