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旱胁迫对伊犁绢蒿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干旱胁迫对伊犁绢蒿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摘要:以伊犁绢蒿为材料,采用盆栽育苗,齐苗后每盆保留幼苗4株,待幼苗长至6叶期时,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连续干早18 d,分别于第0、6、12和18 d及复水后第6 d对其抗旱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在第18 d,叶绿素含量最小,其余各指标均达最大。伊犁绢蒿抗旱能力较强,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关键词:干旱;生理生化指标;伊犁绢蒿
中图分类号:S 5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4
新疆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地面积辽阔,天然春秋草地达1 083.42×104hm2,占新疆草地总面积的18.9%[1],类型丰富,物种多样,共有16个草地亚类,64个草地型,其中蒿类春秋草地面积303.98×104万hm2,占全疆春秋草地总面积的28%[2]。荒漠草地是新疆的主要草地,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春秋草地。其中,蒿类半灌木草地是荒漠草地的主导类型,主要建群种植物为菊科绢蒿属植物,有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博乐绢蒿(S.borotalense)、新疆绢蒿(S.kaschgaricum)、纤细绢蒿(S.gracilescens)等,均是荒漠和荒漠草原的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伊犁绢蒿为菊科半灌木,广泛生长在海拔500~1 250 m的低山及山前洪积扇,适宜的土壤为壤质或砂壤质的棕钙土或灰棕色荒漠土,对于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3,4]。蒿类半灌木植物在干旱草地中生物产量高,具有重要的饲用价值,不但在草地牧草产量的构成中所占比例大,同时还在营养价值上如蛋白质含量超过禾本科牧草,特别是粗脂肪含量。但是,在晚春和夏季枝叶中含较多的芳香物质,苦味和蒿臭味较浓,家畜一般不愿意采食[1]。试验以新疆退化严重的春秋牧场蒿类荒漠草地建群种伊犁绢蒿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干旱条件,研究其生理生化适应机制,为今后新疆春秋草地蒿类荒漠草地的合理利用、恢复重建提供科学、客观、准确的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伊犁绢蒿由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旱生呼图壁牧草原种基地提供。
1.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年7~10月进行。采用盆栽育苗,塑料盆直径25 cm,高20 cm,装入基质2.5 kg/盆,基质为营养花土。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覆土0.5 cm。齐苗后每盆保留幼苗4株,待幼苗长到6叶期时,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连续干旱18 d,分别于第0、6、12和18 d及复水后第6 d采样测定,3次重复。
1.3生理生化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相对电导率采用电导法测定[5]。
相对电导率=电导率初值/电导率终值×100%
叶绿素含量测定[6]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7];叶片脯氨酸的测定用酸性茚三酮法[8]。
脯氨酸(mg/g)=提取液中脯氨酸浓度×(提取液总体积/测定所用体积)÷样品重
2结果与分析
2.1相对电导率变化
干旱胁迫造成膜伤害,质膜透性增大,细胞内含物外渗,测定电导率值可以反映细胞膜的伤害程度,评价植物的耐脱水性,从而鉴定出抗旱能力[19]。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伊犁绢蒿相对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图1)。与对照相比,伊犁绢蒿叶片相对电导率胁迫18 d时达到最高值,较对照提高3.4倍(P0.05),复水后较胁迫18 d下降显著(P0.05)。
3讨论
3.1干旱胁迫对伊犁绢蒿相对电导率变化的影响
电导率是评价植物细胞膜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电导率值的大小表示细胞膜透性的大小,从而反映细胞膜的受损程度。电解质渗透值的增加通常被认为是细胞膜损伤,已被广泛用于评价植物抗旱性。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伊犁绢蒿相对电导率呈增加趋势,在胁迫到第18 d时达到最大值,复水后叶片相对电导率有所下降。但未能恢复至胁迫前水平。
3.2干旱胁迫对伊犁绢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是决定植物光合能力的关键指标,其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光合生产的变化和胁迫因子对植物的作用程度[16]。干旱引起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干旱胁迫破坏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同时干旱会加速植物体内已有叶绿素降解[17]。在干旱胁迫的条件下,第18 d叶绿素含量下降显著,(P0.05),复水6 d后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显著(P0.05)。表明干旱条件导致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急速下降,复水后叶绿素含量仍然维持较低的水平,难以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
3.3干旱胁迫对伊犁绢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胁迫条件下细胞存活,积累的脯氨酸可起渗透调节作用,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