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B淀粉液化工艺研究
小麦B淀粉液化工艺研究
摘要:为了对三相卧螺法生产谷朊粉的下脚料B淀粉浆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通过测定反应前后反应液的DE值,研究温度、时间、加酶量对B淀粉浆液化的影响,找出最适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化过程中,DE值先逐渐升高、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最佳液化条件为温度95.45 ℃、加酶量33.55 U/g(干基)、反应时间40 min,DE值达到26.27%。
关键词:小麦B淀粉;液化;DE值
中图分类号: TS20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366-03
收稿日期:2014-11-05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编号:201310467051);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编号:14A550013);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编号:13IRTSTHN006);河南省新乡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编号:ZG14029)。
作者简介:张军合(1972―),男,河南淇县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淀粉科学与工艺研究。Tel:(0373) 3040038;E-mail:zjh335@126.com。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小麦淀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小麦淀粉提取工艺的特点,决定了其剩余物中存在破碎的细胞壁、流失的面筋碎片、未被吸附的小淀粉粒、戊聚糖以及溶解在其中的色素成分,即所谓的B淀粉[1-3]。小麦B淀粉是小麦原料制备淀粉工业的下脚料,别称尾淀粉(tailings)、淤渣淀粉等,其含量达到小麦中淀粉总含量的1/3以上,最大比例可占小麦面粉量的1/5[4-5]。
小麦B淀粉的主要成分是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淀粉,二者不易分离,给蛋白质的纯化和淀粉的回收利用带来了难度;同时戊聚糖作为能量物质,不易被单胃动物体内分泌的消化酶分解利用而造成营养障碍[6-7],限制了其综合利用。目前,关于B淀粉高效利用的途径很少,大量的直接排放又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变废为宝,对B淀粉进行高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8-9],以B淀粉浆为原料直接发酵利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10]。
本试验研究B淀粉液化条件,对温度、加酶量和时间3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液化过程中各DE值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探索优化工艺条件[11-12],为B淀粉的后续发酵利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中鹤集团三相卧螺法生产谷朊粉的B淀粉浆。
1.2主要试验试剂
氢氧化钠、3,5-二硝基水杨酸(天津市德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酒石酸钠钾(天津市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亚硫酸钠、葡萄糖、氯化钾(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厂);盐酸(河南省郑州派尼化学试剂厂);α-耐高温淀粉酶(酶活2万U/mL,河南省郑州市福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主要试验仪器
LT 502型电子天平(江苏省常熟市天量责任有限公司);722N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精科(上海)仪器有限公司];HH-4型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中大仪器厂);电冰箱(中国海尔集团);滤纸(浙江省杭州特种纸业有限公司);pH计(上海盛磁仪器有限公司);电磁炉(中国美的集团);干燥箱(浙江省余姚仪器有限公司)。
1.4样品处理
水分含量由105 ℃恒质量法[13]测定。将小麦B淀粉从冰箱中拿出,解冻后搅拌均匀,取一定量于培养皿上并记录数据,放入干燥箱中,40 ℃干燥30 min,105 ℃干燥,直至质量相差小于0.002 g,得出B淀粉含量。原浆中干物质含量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影响小麦 B 淀粉液化程度(以葡萄糖值表示)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小麦 B 淀粉的组成、小麦 B 淀粉浆料的浓度、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小麦 B 淀粉浆料的反应 pH 值等[15]。本研究考察了小麦 B 淀粉加酶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3个因素对小麦 B 淀粉液化程度的影响,反应的 pH 值采用厂家提供的最佳 pH 值。
2.1单因素试验
2.1.1温度对液化结果的影响调小麦 B 淀粉浆pH值为6.3~6.4,稀释浆料浓度为27%[16],加α-耐高温淀粉酶的量为33U/g(干基),α-耐高温淀粉酶使淀粉浆黏度迅速下降,淀粉失去原来黏稠状,产生液化现象[16],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分别为91、93、95、97、99℃。
由图1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DE值增大,即酶的活性增加;当温度达到95℃时,DE值达到最大,随后由于高温的影响,酶活性下降直至消失,因此DE值下降。α-耐高温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95℃,为了充分验证所有可能,将响应面试验中的温度变化范围定为90~100℃。
2.1.2加酶量对液化结果的影响B淀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