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的传教与变革翻译报告——跨文化翻译中的译者与他文化-translation report on missionaries and changes in central asia translators and other cultures in cross - cultural translation.docx

中亚的传教与变革翻译报告——跨文化翻译中的译者与他文化-translation report on missionaries and changes in central asia translators and other cultures in cross - cultural translation.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亚的传教与变革翻译报告——跨文化翻译中的译者与他文化-translation report on missionaries and changes in central asia translators and other cultures in cross - cultural translation

目 录 一 翻译缘起 1 1.1 项目背景 1 1.1.1 瑞典传教团简况 1 1.1.2 近代喀什噶尔的情况 1 1.1.3 瑞典传教团与当地文化的冲突 1 1.2 翻译文本简介及价值 2 二 译前准备 3 2.1 相关资料翻阅 3 2.2 翻译时间安排 3 三 文本特征与研究问题 5 四 翻译实例与分析 7 五 理论视角 10 5.1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10 5.2 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 10 六 总结 12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IV 翻译缘起 翻译缘起 第 第 PAGE 10 页 共 15 页 一 翻译缘起 1.1 项目背景 1.1.1 瑞典传教团简况 瑞典传教士霍杰尔(N.F.Hoijer)作为已在亚洲传教多年的传教士,提出 再进一步向东方扩展传教的计划,于是他于 1892 年抵达喀什噶尔,随后第一批 传教士于 1894 年来到这里。他们在喀什噶尔建立了第一个传教站点,继而于 1896 年和 1912 年在莎车和英吉沙建立了传教点。 头几年,因为受到当地民众的抵触及政治势力阻挠,传教工作面临极大的 困难。渐渐地,他们意识到将传教活动与提供医疗服务和教育结合起来的重要 性,在喀什噶尔和莎车建起了医院,大量的病人慕名前来寻医问药,传教团还 尝试兴办学校,邀请周围邻居的孩子入学。传教士们竭尽全力进行传教,在集 市上布道,还将圣经翻译成维吾尔文,并在印刷所印成小册子试图在民众中扩 大其影响力,但成效甚微。1938 年由于新疆战乱传教团被迫撤离,至此瑞典传 教团在南疆的传教活动持续了 40 多年。虽然传教团的努力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但是,就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而言,此次传教活动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1.1.2 近代喀什噶尔的情况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我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西南部。近代喀什噶尔是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丝绸之 路上的明珠。由于喀什噶尔位于亚欧大陆腹心地区,向南向西翻越帕米尔高原, 即进入南亚印度文化与中亚伊斯兰文化区域,向东向北即进入中原文化与蒙古 文化区域。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喀什噶尔一直处于不同宗教文化的交汇 影响之中。 1.1.3 瑞典传教团与当地文化的冲突 喀什噶尔是新疆伊斯兰教的中心,被穆斯林视为伊斯兰教的重地。在这里, “基督耶稣”、“马太福音”被看作是奇谈怪论和异端邪说,很难被当地人相 信和接受,也备受歧视和遏制。尽管瑞典传教士多年苦心经营,但信仰者始终 寥寥无几。1933 年至 1934 年间,反基督教的 HYPERLINK /wiki/%E6%B0%91%E6%97%8F%E9%9D%A9%E5%91%BD%E5%A7%94%E5%93%A1%E6%9C%83 “和阗民族革命委员会”与“ HYPERLINK /wiki/%E9%9D%92%E5%B9%B4%E5%96%80%E4%BB%80%E5%99%B6%E5%B0%94%E5%85%9A 青年 HYPERLINK /wiki/%E9%9D%92%E5%B9%B4%E5%96%80%E4%BB%80%E5%99%B6%E5%B0%94%E5%85%9A 喀什噶尔党”控制了喀什,传教士遭到驱逐离境,传教站设施也遭到毁坏。1938 年, HYPERLINK /wiki/%E7%9B%9B%E4%B8%96%E6%89%8D 盛世才政府下令取缔瑞典行道会,最后一批传教士被迫离开新疆。自此, 瑞典传教士结束了在新疆南疆长达 46 年之久的传教生涯。 1.2 翻译文本简介及价值 翻译的文本“Mission and Revolution in Central Asia”(《中亚的传 教与变革》)一书作者-瑞典历史学家约翰·胡特瓦尔依据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记录了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40年代瑞典传教团在中国新疆喀什噶尔地区传教的 情况,并反映了当时的传教士们对喀什噶尔地区社会、人群、文化等方面认知,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译者翻译了文本前四大章的内容,共计八万字英文原文,中文译文合计十 一万字,并参与了第五,六,七章的部分章节合计两万字英文文本的翻译,与 另外四名译者合作完成。 这一文本的翻译,对于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的新疆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冲突 (包括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喀什噶尔地区的冲突)有参考价值,也可以为相关研 究者提供新的资料(据了解,原文尚未被译成汉语)。其次,这样的翻译实践 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性质。译者实际上“参与”了一次跨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个 活动中,原文作者持有的西方中心主义与基督教立场,与译者自己的“东方” 立场(中国、新疆喀什噶尔、维吾尔社会)产生了冲突,如何处理好这场“跨 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这个问题,从学术角度来讲,有着值得研究的价值。因此, 无论从学术角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