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中话题转换现象顺应性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庭审中话题转换现象顺应性研究

庭审中话题转换现象顺应性研究   【摘要】根据顺应理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进行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不仅选择语言形式,同时还选择使用策略。话题转换现象是对社会规约和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在庭审的特定语境下,话题转换的现象更是突出。庭审各方不断地转换话题,维护自己的权力。   【关键词】话题转换 顺应性 社会规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16-02   一、文献回顾   话题转换是话语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指的是谈话中开始一个新的话题。Maynard(1980)认为话题转换是说话人转换失败时采取的一种挽救措施。在国内,胡姝昀认为话题转换的“不关联”是存在于语义层次的;而在语用层次上,话题转换的两个话题之间存在最佳关联。本文试图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庭审语篇进行分析,探讨话题转换现象在庭审中的应用。   二、庭审中的话题转换现象   1.实现形式   话题转换的实现大部分是依靠问话来实现的,问话类型分为:开放式问话和封闭式问话。但是在对比直接询问阶段和交叉询问语料时,发现了巨大的差异。在直接询问阶段,问话人多使用开放式的问话类型;在交叉询问阶段,问话人多使用封闭式的问话类型。   (1)直接询问阶段:问话人多使用开放式的问话类型,引导当事人去讲出有利于自己的言论,任凭当事人自由发挥,而不会可以去控制当事人的话语。这是因为问话人和答话人有着共同的利益,二者有意配合,在法庭上传达有利于Arias 的言论。   例1:   L: so when you talk about Med and the spirituality, did you become more filiated with police’s talks about that?   J: we thought of explore together and we began taking meditation, kinds of new-set types. Such as those we had, like Hinduism, egoism. Maybe some kind of like new modalism or transcendentalism, things like that.   在直接询问阶段,被告律师多使用开放式的问话类型。被告律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便于被告讲出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对被告人的回答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而不会对答话人施加太多的控制。   (2)交叉询问阶段:问话人多使用封闭式的问话类型,对被告的话语实行严格的控制,不允许她任意发挥。Martinis 有意引导Arias 讲出不利于被告的信息。而所有的话题转换都是M设计好的,他不允许A任意发挥,打乱他的计划。   例2:   P: There were no dates in between Sunday and Thursday, right?   D: Correct.   P: And you looked at the journal, right?   D: Yes.   P: There were no entries between those two days, right?   D: That’s right.   在交叉询问阶段,问话人多使用封闭式的问话类型,对被告的话语实行严格的控制,不允许她任意发挥。仅仅是让被告人去确认自己讲的话是否属于事实,而不允许被告回答多余的信息。   2.话题转换的标记   会话者在进行话题转换时,通常会使用一定的标记语。例如“ok”、“so”或者沉默。   例3:   P: So(0.5) to you, getting injured to the left finger, that’s no big deal for you, right?   D: That’s not what it says   P: I’m not asking you what it says; I’m asking what you think. It’s no big deal to you, right?   D: That’s not right.   会话者在进行话题转换之前,使用了“so”这一话题转换标记,而且伴随着短暂地停顿。综合整篇语料来讲,会话者在进行话题转换时,都会使用一定的标记语。用来承上启下,结束旧话题,引出新话题。   三、话题转换的顺应性解释   庭??中转换话题是为了顺应各种语境因素:1)顺应社会规约,即顺应说话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拥有的社会权利等;2)顺应心理世界,即顺应说话人的性格、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