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络病理论探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机制及治疗.docVIP

应用络病理论探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机制及治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络病理论探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机制及治疗

应用络病理论探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机制及治疗   【摘 要】 应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随着中医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许多疾病应用该理论指导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风湿免疫病中的结缔组织疾病是一类自身免疫疾病,许多病种属于世界公认的尚未攻克的疑难性疾病,如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属中医学“痹证”“痿证”范畴。由于所患部位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痹证,有骨痹、肌痹、脉痹、皮痹等。作者检索了大量的医学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中医学所称的皮痹、脉痹与现代医学称之为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络病学说有密切的联系,应用络病理论来指导硬皮病的治疗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 系统性硬皮病;发病机制;治疗;络病理论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也称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潮红肿胀、硬化、萎缩三期特点明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可以累及多脏器、多器官,如肺间质纤维化、食道病变、食管硬化,还可出现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根据发病特点分为肢端型硬皮病和弥漫型硬皮病。此病几乎100%伴有雷诺现象,而且约70%以上为早期首发症状。雷诺现象是大多数病例的早期表现,并伴随疾病的整个过程。肢端型硬皮病皮损始于手足面等远端部位,向心性缓慢发展至前臂、小腿、躯干,累及内脏较晚,预后较好。而弥漫型硬皮病先从肢端开始发病,并累及内脏,也可内脏与肢端同时发病。弥漫型硬皮病影响内脏较早,通常影响消化道,食管硬化出现吞咽困难;累及肺脏并发肺间质纤维化,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到心脏者,可并发心肌炎或心包炎;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等。   硬皮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胶原组织的皮肤和内脏过度沉积为特征。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在医学上还是一个难题,第一届国际硬皮病论坛于2007年2月10日在希腊雅典会议上对硬皮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学者们认为,硬皮病的发病因素至今尚不明确,但是有证据显示,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印第安人的乔克托部落发病率较高,基因定位发现,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附近有一个基因点位与硬皮病相关。一些环境因素如震动、二氧化硅、有机溶剂、过强的紫外线、杀虫剂、减肥药等都可能诱发硬皮病。中医学没有单独的硬皮病病名,但古籍中有关于“脉痹”“皮痹”的相关记载。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中医学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与现代医学有密切联系,尤其是中医络病学说与硬皮病的发病机制有密切联系,应用络病理论来探讨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可能开拓一条新路,对硬皮病的治疗将达到更好的效果。   1 系统性硬皮病与中医学皮痹、脉痹的联系   中医文献中对系统性硬皮病之病名有多种说法,如《诸病源候论》记载:“风湿痹痛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此证由于素体气血虚弱,卫外不固,腠里不密,外感六淫之邪……,而成痹阻,致发热关节酸痛,皮肤受损,则肿厚苍白而为皮痹。”这和硬皮病临床症状基本吻合。 雷诺现象在临床表现为发作时手指(趾)皮色发白,继而青紫,逐渐变为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皮色,伴有手指(趾)发凉、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遇冷遇寒加重,得温得暖缓解。现代医学认为,这种雷诺现象或雷诺氏病的机制是末稍动脉痉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手足皮色出现阵发性的变化所致。《素问·痹论篇》所谓:“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医宗金鉴》曰:“脉痹,脉中血不和而色变也”“若内伤于忧怒则气逆,六俞不通,阳气不行,血蕴里而不散”。   2 系统性硬皮病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与络病理论的联系   2.1 中医学之肺脾肾之络为其病位 按照吴以岭院士的络病学说的研究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   统[1],络脉是从经脉支别出,逐层细分,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循行于体表的络脉为阳络,循行于体内布散于脏腑区域的络脉为阴络,又称“脏腑隶下之络”(《临证指南医案·便血》)。经脉系统按其运行气血的不同分为经气环流系统和心脉血液循环系统[2]。   经气环流系统末端的网络分支为经络之络(气络)。心脉血液循环系统末端的网络分支为脉络之络(血络)。经络之络运行经气,脉络之络运行血液,从而形成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气络之络运行经气,发挥着温煦充养、防御卫护、信息传达、调节控制的作用,实现脏腑间信息传递与功能协调,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脉络之络运行血液,在脉络的末端渗灌而发挥其供血供气、津血互换、营养代谢的作用。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内在一致性。神经、内分泌、免疫3个系统进行信息沟通的生物学语言是各种神经递质、神经肽、细胞因子、激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