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贿赂犯罪新特点及其对策.docVIP

当前贿赂犯罪新特点及其对策.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前贿赂犯罪新特点及其对策

当前贿赂犯罪新特点及其对策   摘 要:腐败问题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焦点,而贿赂犯罪,作为腐败的极端表现形式之一,却未得到有效遏制,且有多发之势,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近年来,随着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贿赂犯罪表现出的新特征,也对预防和惩治贿赂犯罪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贿赂;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DF63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8-0116-02      一、当前贿赂犯罪呈现出的新特征   1.发案领域特点明显,热点部门犯罪易发多发。资金密集、资源紧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大的领域,往往容易成为贪污贿赂犯罪的高发领域。例如我国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加强了对信贷的监管力度,一些不法分子为非法办理金融业务或骗取巨额贷款,不惜用重金贿赂金融部门等领导干部,来换取高额贷款。可以说,巨额贿赂已成为许多金融大案的“催化剂”。“在检察机关近两年查办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中,发生在中央确定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这6个重点领域以及出版发行、银行信贷、电力等9个重点方面的案件,占72.4%。其中仅工程建设领域,就占将近31%。一些领域和行业,如金融、交通等,过去一直是贪污贿赂犯罪传统的高发部位,也有一些系统和部门,如食品药品监管、规划、环保等,随着职能的强化,逐渐成为新的贪污贿赂犯罪的多发部位和行业。”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也正进行改革,以往新闻、文教、卫生部门等人们传统思维中的“清水衙门”,发生贿赂犯罪的案件也不断增多,突出表现为“有偿新闻”、教材校服回扣和医药器械回扣等现象,如2006年湖北省李金和案。   2.转移视角,分离主体实施贿赂。前些年行贿、受贿的主体仅限于直接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员和其直系亲属,而近几年贿赂主体已由这些人发展到与领导有特定关系的人员,如秘书、司机或包养的情妇,尤其是情妇与官员共同受贿的现象日益增多,这既侵害了公务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也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应当予以严厉打击。而且,贿赂犯罪的主体也出现了由自然人向单位扩大的趋势,“公贿”现象日益突出,甚至在某些行业领域单位行贿、单位受贿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同时,由于贿赂犯罪的主体往往是为了谋取非法的不正当利益,由此导致许多犯罪分子集受贿、贪污、徇私枉法、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等数种职务犯罪于一身,这也充分暴露了此类犯罪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3.实施手段不断翻新多变,隐蔽性增强。一是巧设名目实施贿赂。如借各种剪彩、庆典活动向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赠送价格昂贵的“纪念品”;或为上项目或其他利益,出大钱“联络感情”,搞摸奖活动,并按摸奖者职务高低发给相应价值的“奖品”,并为了帮助获奖者减轻心理负担,规避法律责任,对摸到的奖品只给提货单,并注明由供货单位送货上门;或借节日、寿辰、婚丧等活动,送超出正常度的零花钱、压岁钱、礼金,有的领导干部在收受了这些“大礼”后,还给对方一份“小礼”,以掩盖贿赂的实质;或以所谓的“咨询费”、“指导费”、“奖金”、“红包”等名义支付酬金;或变送为玩实施贿赂,如支付“垂钓费”,或请“搓麻将”,故意将行贿款输给对方。二是由即时投机型向长期投资型转变。把收受贿赂与谋取利益的间隔时间拉长,即收钱后不马上办事,或者办事后不马上收钱,甚至是在职时办事,离职后再收钱,故意制造一种二者之间没有联系的假象。还有的犯罪嫌疑人收了钱不办事,至少是不违反程序和规定办事,使得贿赂犯罪查证困难,有时甚至难以认定;三是变换标的实施贿赂。由于我国刑法规定,贿赂的对象仅限于财物。有的行受贿双方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挖空心思规避法律,如提供免费出国、免费旅游、免费劳务,提供营利机会;或变送为借,以单位借用为名,将高档家用电器、高级手表、高级轿车、别墅等“借”与掌握有实权的国家工作人员使用;或利用对方的人性弱点,采用性贿赂。像“远华走私案”赖昌星即投地方官员所好斥巨资建立“红楼”,使众多政府要员拜倒在了红楼“小姐”的石榴裙下,成为赖昌星大肆走私使用的“工具”。四是有的受贿人很善于包装自己,掩饰罪行。如平时大肆作案,在反腐败风头紧时收敛一下,或者故意做几件所谓拒礼拒贿,不论亲疏远近均按章办事的“事迹”,并大肆宣扬;或虽已通过受贿积聚巨额家财,但在公开场合总是衣食俭朴,绝不铺张露富。这些更加隐蔽化、策略化的作案手法致使检察机关定罪处罚难度大大增加。使得“犯罪嫌疑人到案后的抗审能力增强,翻供反证的现象增多,同时出现了诸如以低卖高买、合作投资、委托理财、挂名领取薪酬等名义和形式掩盖犯罪,钻法律空子的新型犯罪形式”。   二、预防和惩戒贿赂犯罪应当采取的对策   针对当前贿赂犯罪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