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失却仿真时代论狄第恩顺其自然中虚空主题.docVIP

意义失却仿真时代论狄第恩顺其自然中虚空主题.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义失却仿真时代论狄第恩顺其自然中虚空主题

意义失却仿真时代论狄第恩顺其自然中虚空主题   内容提要:虚空是当代美国女作家狄第恩一贯关注的焦点,其小说《顺其自然》揭示了处于后现代仿真语境中个人被黑洞吞没的空无状态。本文借用鲍德里亚关于内爆以及历史终结的相关理论,提出《顺其自然》利用好莱坞和拉斯维加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强调了后现代社会的仿真性,而小说在时空方面的挤压回应了鲍德里亚关于历史终结的推论。小说最终揭示的是,在后现代社会,主体的存在只是一种幻像,永恒的虚空才是宿命的策略。   关键词:琼?狄第恩 仿真 历史 主体 虚空   作者简介:王海萌,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博士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当代美国女作家琼?狄第恩(Joan Didion,1934―)是20世纪60年代登上文坛的,其时美国正步人后工业社会,她的作品带有强烈的后现代文化色彩。与卢里、贝蒂、梅森、欧茨等一样,狄第恩也是当代美国影响力极强的女性作家,然而国内对她的介绍并不多见。狄第恩堪称新新闻体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她的小说语言凝炼、行文紧凑,对于女性问题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如吸毒、青少年问题,均十分关注。1963年,狄第恩以家乡加利福尼亚为背景的小说《大河奔流》(RunRiver)进入小说界。后来她又陆续出版了散文集《向伯利恒跋涉》(Slouching Towards Bethlehem)、小说《民主》(Democracy)、《祈祷书》(A Book of CommonPrayer)、《迈阿密》(Miami)、《他最不想要的东西》(TheLast Thing He Wanted)等著作。《顺其自然》(Play It As It lays,1970)是狄第恩继《大河奔流》后的第二部小说,正是这部作品奠定了她的声誉。《纽约时报》书评称这部小说“笔法似刀,丰富地反映了当代美国的社会现象”(Henderson 214)。其他评论家也盛赞该书快节奏的叙事速度和准确的细节描写。“许多人正是读过狄第恩在《顺其自然》中对玛丽娅鬼斧神工的刻画以后,才将注意力转向她的其他作品的”(Henderson41)。   《顺其自然》的故事基本上发生在好莱坞,讲述的是演员、导演、制片人之间的纠葛。如韦斯特的《蝗灾之日》、菲茨杰拉德的《最后的大亨》、诺曼?梅勒的《鹿园》、沃特?韦尔斯的《大亨与蝗虫》、雷蒙德?钱德勒的《小妹》等好莱坞文学代表作一样,这部小说也带有很强的好莱坞文学意味。在一定意义上,狄第恩属于好莱坞文学传统的一部分:她在南加利福尼亚度过了大半创作时光,写作的对象多数与电影行业有关,在《顺其自然》中她带给我们一个经典的有关好莱坞虚无主义的故事。以好莱坞为背景,《顺其自然》揭示了一个飘浮于真实与想像之间、处于仿真时代的女演员对主体感难以把握、无以为继的困顿状态。这恰好契合立场最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之一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关于后现代社会仿真性(simulation)、内爆(implosion)以及历史终结的相关理论。在鲍德里亚看来,后现代社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仿真时代,模型和真实之间的差别已经销蚀。在乱真现实的领域内,模拟与真实之间的区别发生内爆。后现代社会不再有任何稳定的结构、因果关系,人们由于远离了历史的真实接受了模拟真实而最终导致历史的终结,而认知主体由于失去了对客体的统治权,最终只能听天由命。由是观之,《顺其自然》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娅经受的虚空就并不简单是存在主义式的对生命意义缺失的悲痛,而是在后现代语境中不得不为之的对所有价值判断的消解,对意义的放弃和对生命选择的背离。后现代小说《顺其自然》的虚空主题正是表现了存在主义之后的麻木与随波逐流。本文拟就《顺其自然》中仿真时代、历史的终结和主体的幻像三个方面对虚空的主题进行探讨。      一、仿真时代      《顺其自然》的主要故事背景是好莱坞。作为富裕与文化象征的好莱坞在60年代的故事中却流溢着对真实的背离。“美国梦”这个古老神话已经分崩离析,传统、真实、实在的体系轰然倒塌,代之以一个真实与非真实完全模糊的社会。如王尔德所言,生活已经变成对艺术的模拟。在《好莱坞》一书里,狄第恩提出,好莱坞最引人注目的是财富的多余,然而却并不包括任何肉体或精神的富足。如果我们联想到鲍德里亚的一段话,就可以对狄第恩的见解有进一步的厂解:“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么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可能再把经济或生产领域同意识形态或文化领域分开来,因为各种文化人工制成品、形象、表征、甚至感情和心理结构已经成为经济世界的一部分”(斯道雷245)。事实上,后工业社会的西方世界已经完成从以物品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向以信息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在鲍德里亚看来,后现代的文化实质上是一种赝晶文化。   赝品(simulacra)是一种跟原物完全相同的复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