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现状,通过对这些病例的分析及研究,为临床上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提供更多指导。方法 本研究以Denis疼痛分级评估、ODI评价等为观察指标,结合术前、术后的影像学(X光片、CT、MRI)表现,对5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患者随访结果,进行疗效分析与评价,并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结论 年龄及性别对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术前疼痛比较严重,功能较差的患者,其术后功能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比较理想。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疗效;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5 UDC:610
总结我院自2008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椎管减压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DLSS的50例患者,结合术前、术后影像学表现,进行随访观察,比较患者性别、年龄、及疼痛状况,并应用ODI评价系统进行疗效分析,为临床上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提供更多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5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49~76岁,平均64岁,多个节段狭窄者42例,其中T12-L2节段1例,L3-L5节段13例,L4-S1节段21例,L3-S1节段7例,腰椎不稳6例,需要再次手术2例;全部病例均有腰痛或下肢麻木不适,其中双下肢不适者10例;手术适应征:①定位体征无法用单一神经根受累解释,临床表现复杂多变;②临床出现明显的马尾神经受压表现,CT显示小关节增生内聚,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构成严重的中央椎管狭窄,经良好保守治6个月以上效果不佳,且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③CT及MR证实椎管狭窄及合并椎间盘膨出或突出。④伴有腰椎不稳。
1.2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以患椎为中心做后正中纵行切口,显露患椎相邻两椎骨棘突、关节突关节,分别于患椎相邻两椎骨关节突关节外侧缘与横突中轴线交点做穿刺点,倾斜一定的度数,插入穿刺针以做标记,C形臂透视定位良好,分别置入椎弓根螺钉,安置钉棒,根据椎管狭窄的情况,行全椎板或半推板切除、椎管减压,彻底解除硬膜囊、神经根压迫,应用自体骼骨块或切除下的骨块行椎体后横突间植骨或椎体间cage植骨,冲洗关闭切口,术后负压引流2 d,应用抗炎、消肿、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术后24 h开始直腿抬高运动,卧床8~12 w,术后6个月去除腰围活动和适当工作。
1.3疗效评价方法 临床疗效评定按照:①Denis疼痛分级评估:P1:无疼痛;P2:偶然轻微痛,无需治疗;P3:中度疼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P4:中度到严重疼痛,常需治疗,影响工作和生活;P5:持续重度疼痛,需长期服药。②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SF-36调查问卷表。腰背部功能状况,0~20为优,21~40为良,41为差,应用t检验对患者术前、术后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术后各期的好转率进行统计比较。
2结果
2.1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微机,用excel2003数据库管理,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数据,将ODI分值为优组赋值为0,良差组赋值为1,定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研究术后功能改善对ODI分值的影响。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疼痛情况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用χ2检验。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2.1.1性别对ODI分值的的影响 检验方法采用4个表χ2检验(Chi-Square Tests),不同性别组的手术疗效统计,见表1。
2.1.2年龄对ODI分值的影响 检验方法采用4个表χ2检验(Chi-Square Tests),不同年龄组手术疗效统计,见表2。
2.1.3疼痛状况与腰背部功能评分,见表3。
SF-36调查问卷表中各项分值术后较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
2.2结论 年龄及性别与手术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术前病情比较严重,功能较差的患者,其术后功能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比较理想。
3讨论
3.1手术疗效及相关性因素分析 脊柱生物力学理论强调减压手术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彻底减压、恢复椎管容积是手术的主要目的[1]。Hazelett等[2]于1982年报道了小关节突关节切除与腰椎不稳的相关性后,引起大家对后路全椎板切除可导致腰椎不稳的广泛关注,部分学者认为全椎板切除破坏了后柱结构,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定。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椎管减压手术必然影响脊柱稳定性。目前临床手术主张减压同时术中尽可能不破坏椎体小关节,小关节突的切除不超过内侧1/3,椎板切除以不超过关节突的连线为佳,尽量保持腰椎的稳定性结构。但手术减压的彻底性与维持脊柱稳定性是一对矛盾,广泛的减压,同时切除椎体后小关节突关节往往可以导致脊柱不稳,尤其对于术前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