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5例临床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5例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61-0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85例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男54例,女31例,年龄19~77岁,按Lauge-Hansen分型,其中旋后外旋型45例,旋前外旋型16例,旋后内收型13例,旋前外展型11例,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随访85例,时间半年~3年,疗效安Leeds临床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71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96.5%。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关键是使骨折得到解剖复位并给予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而踝关节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92%,如果处理不当易导致严重后果[1],如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我院自2009年5月~2012年8月通过对85例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及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85例其中男54例,女31例,年龄19~77岁,平均39岁。其中车祸交通伤占29例,下楼或行走时滑扭伤48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2例。旋后外旋型45例,旋前外旋型16例,旋后内收型13例,旋前外展型11例。闭合性骨折69例,开放性骨折16例。
1.2手术方法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肢大腿中上段充气止血带止血。内踝采用标准内踝切口,一般采用松质骨螺钉或半螺纹空心螺钉固定,如果内踝骨折骨块小,或粉碎严重及骨质疏松者则选用钢丝张力带方法;外踝采用腓骨后缘纵行切口,选用1/3管状钢板或重建钢板螺钉固定;如需显露后踝,则将内踝的切口延长,向后剥离就可以达到后方的骨折线。骨折的整复顺序依次为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韧带。术后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下肢抬高,自第2d开始自主活动足趾和膝关节,6~8周部分负重,负重前局麻取出下胫腓螺钉。
1.3手术时间的选择由于踝关节骨折周围的皮肤极易发生张力性水泡,闭合性骨折在伤后即时来院的,且无皮肤张力性水泡者,予以急诊手术。对开放骨折和软组织肿胀轻且无张力性水泡形成等软组织条件允许的患者,一般在伤后6~8h手术;对受伤时间长,软组织肿胀明显,局部张力大又有水泡形成者暂给予石膏托固定中立位并置小腿于布朗氏架上,积极行抗感染、利水消肿等对症治疗,条件允许后,行手术治疗。因此,踝部骨折应尽早手术,尤其对严重骨折脱位的病例,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急诊手术。
2结果
2.1疗效标准按Leeds临床评定标准,将愈合的疗效分为优、良、差。优:活动无疼痛,足无畸形,关节无肿胀,平整光滑,关节间隙正常,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到健侧的75%以上。良:步态正常,行走距离过长时,关节轻度不适或疼痛,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到健侧的50%以上,X线片示胫骨关节面平整,关节间隙正常。差:跛行,活动时肿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到健侧的50%以下,X线片示关节面不平,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
2.2结果本组85例中,82例伤口Ⅰ期愈合,其中2例因开放骨折损伤严重致伤口感染,1例为糖尿病患者内外踝切口浅表感染。其中83例成功得到随访,失访2例。随访时间最长为3年,最短为半年,参照Leeds临床评定标准:优71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96.5%。
3讨论
3.1踝关节一旦骨折即为关节内骨折,踝穴失掉解剖关系,距骨也必然发生脱位,最终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是鞍状负重关节,站里行走时全身重量均落在该关节上,日常行走、跳跃等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故而对于踝关节骨折应尽力求达到解剖复位。复位时应尽可能在直视下恢复关节解剖关系,并给予坚强内固定,如不能使骨折解剖复位,任何位置处理不好,如关节面不平或内外间隙不等,都会导致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引起负重疼痛或关节不稳。
3.2手术切口及三踝复位顺序在切口的选择上,众多学者见解不尽相同,陆维举等通过对新鲜标本的测量,认为后踝关节内侧切口暴露后踝较踝关节外侧切口暴露后踝有明显优势。Warnert和Farbetr主张踝关节后外侧切口显露后踝易于操作。选择内踝延长切口还是踝关节后外侧切口应根据情况而定,当后踝骨折偏后外侧时,可取后外侧切口复位后踝,术中将外踝骨折块稍作剥离并向下翻转,然后牵引背伸内翻足部,使腓骨下端关节面得以充分显露,可直视下将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然后再复位固定外踝,最后固定内踝。当后踝骨折偏后内侧时,则取跟腱内侧切口,无须显露踝管,由踝管结构内侧,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