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幡实物分析与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幡实物分析与研究

敦煌幡实物分析与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俄罗斯爱米塔什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和旅顺博物馆的360多件幡实物的基础上,对敦煌出土唐代幡的形制、材料和装饰手段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敦煌幡从型制上可分为多足悬板幡和双足燕尾幡两个大类,尺寸相差较大,高度从32.3cm到263.3cm不等,所用材料包括丝、棉、麻等织物,并可施以画、染缬、刺绣等装饰工艺。本文还对幡的制作工艺及用途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敦煌;幡;形制;材料   中图分类号:K87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1-0001-09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既是敦煌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敦煌文物的主要收藏地。莫高窟在其香火绵延的千余年间一直有丝织品材质的物品相伴,包括佛像类、幡旗伞垫类、经帙经袱类和其他类。幡,作为供养菩萨、庄严道场的道具在敦煌发现的纺织品中十分引人注目。敦煌幡的发现主要有二次。   1900年,道士王圆篆意外发现藏经洞,洞中除发现大量纸质文书外,还有不少丝织品,其中包括经帙、经袱、佛像以及各种残片。藏经洞发现后,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俄国鄂登堡和日本橘瑞超等纷纷来到敦煌,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大量藏经洞发现的文物。1907和1914年,斯坦因两次到达敦煌,劫掠了包括幡在内的各类丝织品等文物。1908年2月,伯希和到达敦煌,劫走大量珍贵的文书,还有200多幅幡画以及一些织物残片。1914年8月20日,俄国的鄂登堡考察团到达千佛洞,对莫高窟南北二区的石窟进行了发掘,带走了幡画66件、绢画137件、织物58件等。1912年1月,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橘瑞超与吉川小一郎一同到达敦煌,从王道士等人手中得到包括写本400多件在内的一大批文物。   1965年,由当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第130窟内和第122、第123窟前两处,分别发现盛唐时期的丝织物60余件。绝大多数是幡及幡残片,包括发愿文绢幡、绞缬和蜡缬绢幡、晕?V幡等。      20世纪初外国人劫掠的敦煌幡大多流散在国外。其中斯坦因收集品主要收藏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以及印度的新德里国立博物馆;伯希和敦煌藏品收藏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俄国探险队所获敦煌幡主要收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爱米塔什博物馆;日本探险队的敦煌藏品随着大谷光瑞的破产流散在中日韩三国,从目前我们的调查来看,其中的幡实物主要收藏在旅顺博物馆;1965年敦煌发掘出土的幡则收藏于敦煌研究院。   对于敦煌发现幡的专门研究不是很多,斯坦因在其《西域考古图记》第2卷中的一个章节记录了他在敦煌藏经洞所获幡的发现和运输过程,并对幡的结构以及幡的制作材料都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说明。韦陀在《西域美术:英国博物馆斯坦因收集品》第3卷中收录并描绘了大英博物馆斯坦因敦煌藏品中的幡。我们在《敦煌丝绸艺术全集(英藏卷)》中对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的敦煌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在1970年出版《敦煌织物:吉美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藏品》中,里布夫人和维亚尔先生对伯希和敦煌藏品中的幡所使用的纺织品从材料和技术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在1974年出版的《敦煌的幡画》中,玛雅尔夫人和热拉一贝扎尔发表了吉美博物馆收藏的216幅敦幡画的图录和说明文字。1985年两人又发表了《敦煌幡幢的原形与装璜》,刊登在《亚洲艺术》第40卷。雅克,吉埃斯的《西域美术:吉美博物馆伯希和藏品》收录了吉美博物馆收藏的敦煌幡藏品,其中包括两幅从未发表过的幡。查雅在《敦煌和吐鲁番幡的比较研究》中对在敦煌和吐鲁番发现的幡,着重于吐鲁番发现的幡进行了形式分类、幡画主题、年代等方面的研究,并将其与印度的幡作了比较。《莫高窟发现的唐代丝织物及其它》一文对莫高窟第130窟内和第122、第123窟前两处发现的盛唐时期的幡所使用的织物品种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幡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作了考证。      最近,我们基本考察了除收藏在印度之外的敦煌发现的所有的幡实物,但不包括以佛画为主题的画幡。在分析了约40件基本完整的幡和近320件残幡的基础上,对敦煌幡的形制、结构、材料和装饰手段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 敦煌幡的形制和构造      敦煌发现幡的形状多少有些类似于人的形状,一般是由三角形的幡头、长方形的幡身、置于幡身左右的幡手以及幡身下方的幡足构成。其中幡头通常包括悬袢、幡头斜边和三角形幡面。幡身为一块面料或由多块不同面料拼接。幡各部分的连接处都夹有一细竹竿或芨芨草,使幡平整,可称其为幡竿,或正是敦煌文书《后晋天福七年(942)某寺交割常住什物检历》(S.1624)中提及的“幡干”。幡竿外有时也包裹有丝线或丝绵,应该是为了增加摩擦,更好地固定幡竿的位置。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