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对当代国人信仰建立探究
教育对当代国人信仰建立探究
摘 要: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30多年里,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跟上步伐,信仰在被不断的弱化,金钱论横行期间,重树国人的信仰迫在眉睫。通过教育帮助国人建立信仰,不失为一种良策。教育本身就具有教书育人、引领人们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作用,再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这两者与信仰建立有机地融合,重建当代国人的信仰,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缺失、文化、信仰、重建、物质、教育
引言
一个民族的兴盛与发展,必定是因为这个民族的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而这股力量的名字――信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000年,也正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拥有着强大的信仰。然近代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对物质需求的加大,人们开始忽视自身的信仰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传统的信仰渐渐被遗弃,在一系列社会新问题不断涌现的环境里,人人自危而不知所措。?@种情况下,重建国人信仰就显得迫在眉睫。本文中,笔者探究将教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运用于信仰建立之中,以期通过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教育的作用,重建国人的信仰,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增添一份的动力。
一.当代国人信仰缺失之事实
1.唯利是图。“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话道出了人的本性,但若过于放任自己的本性而无毫利人之心,对社会大环境而言可能是一种灾难。纵观今日社会,有医生为了收入,小病大治,给患者开具高昂的药品,从中获取回扣;有商人为了利润,发明毒奶粉、瘦肉精;有学者为了职称升迁,学术造假……古语云:“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1]缺乏了信仰下的自律,使人们在物质利益的急切追求中昏了头脑。
2.官本位思想残存。“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使这种思想意识渗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留存到今。大多数人依然追崇“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的观念,官商勾结下的权钱交易现象数不胜数,这种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与深思。
3.道德“无”底线。中国自古提倡仁义礼智信;以爱己之心爱人,元代马致远在《陈情高卧》中提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礼记?访记》亦曰:“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但回到当代社会,道德底线在一次次地让步,众多的“扶老人事件”让我们一再质问着自己: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最基本的信任何去何从。
二.教育的发展和体系
自远古时期起,教育就存在于人类的发展历程之中。早在《尸子君治篇》中有一段关于原始氏族社会教育记载:燧人氏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以猎。
一.从殷到清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自殷时就已初见雏形,教育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服务于统治阶级。殷时的教育机构称之为“庠”,周代的教育机构称为“序”;从先秦之后,教育机构逐渐分为两支,国家的教育机构经历了“国学”,“太学”,“国子监”的变化,而地方上的教育机构主要是以“乡学”为主,并伴随着私学的兴起,如孔丘在曲阜杏坛讲学,唐代名儒颜师古、孔颖达在为官之前以教授为业;宋代至明清,则以学院,家塾为载体。
在教育内容上:封建教育主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除了教导百姓仁义礼智信,最主要的就是教育人们求学立志为先,成圣成贤。《大学》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朱熹《小学?原序》曰:“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
在教育方式上:儒家提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礼记?学记》里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心”。
二.民国时期的教育
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国时期我国的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开创了我国义务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先河。
在教育的内容上:国家提倡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将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共和国国民的健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以军国民教育和实利教育引导体育和智育,寄希望于教育在捍卫国家主权、抑制武人政治、振新民族经济方面发挥基础作用。[2]在教育的方式上:根据初,中,高分阶段进行教育,从基础的识字认知,到对国家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于世界发展的学习,都更加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在此种背景之下,民国时期我国的学术氛围不仅没有受到外在的影响,反而大放光彩,产生了一批的新的思想,造就了蔡元培、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竺可桢、鲁迅等一批文人巨匠。
三.建国之后的教育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零食有鸣门店新员工理论考核参考答案.docx VIP
- 基于ZigBee的智能窗帘控制系统.doc VIP
- 2.8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2.8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pptx VIP
- ups电源日常巡检如下.doc VIP
-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演练记录.docx VIP
- 2008上汽荣威550用户手册.pdf VIP
- 食品安全体系FSSC22000-V6版标准要求及内审员培训教材.pptx VIP
- 2020预制混凝土方桩20G361.docx VIP
- 上汽荣威550电路图.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