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物古迹保护困境与对策初步探析
文物古迹保护困境与对策初步探析
[摘要]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于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是古代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本文所调研的河南省夏邑县济阳镇隋唐大运河遗址作为文化古迹,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受到较好的保护,然而因为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大运河遗址的保护工作不是很完善。本文通过实地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大运河遗址没有受到保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能够发挥作用。
[关键词]文物古迹;保护;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191-02
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文物古迹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状况。文化古迹不仅反映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同样也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发展、创造先进文化之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大运河包括两大系统,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该项目包括中国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点,包括河南省境内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7处世界文化遗产遗址点。本文所调研的济阳镇隋唐大运河遗址属于通济渠商丘夏邑段。
申遗成功表明了大运河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对其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严苛的挑战。
一、济阳镇隋唐大运河遗址的现状
汴河济阳镇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一段。河道部分地段保存较好,至今仍保留有故道水面,东西长约2000米,宽30-50米不等。该故道是大运河通济渠段少有的保留故道水面的地方,是一段活着的大运河,可以说是研究大运河通济渠的活标本。
济阳镇因其方位而得名,该段运河名为通济渠的一部分,唐初曾改称广济河,水以南为阳,以北为阴,隋原无济阳之地名,也没有居民,隋唐大运河开通之后,不断有人家从别处迁来,在此摆摊设点,后来在运河北岸修建房屋,开设店铺,长期居住下来,逐渐形成集镇。唐初置济阳镇,因位于通济渠北岸而称为济阳。据民国九年《夏邑县志》记载,济阳又称济阳铺,当与济阳西的邓铺、东之刘铺、十里铺的村名由来相同,三个村镇间距约十里左右,这与隋唐大运河上十里置一铺的传说十分吻合,由此可知这些传说是比较可信的。
在济阳铺之西邓铺以东大运河沿岸有一个专门从事绣品的村庄叫插花刘楼,白腊园村则是一个专门种植白腊条的村庄。正是这些手工业、种植业、商铺等构成了大运河的经济线。在济阳镇以东约五里有田道口村,又名田家道口,传说是大运河上的一处渡口,因有田姓人家在此摆渡而得村名,这与夏邑北部老黄河故道的司家道口、夏家道口的由来相同,皆因摆渡者姓氏而得其地名;从田道口到济阳几公里的距离,有朱菜园、张菜园、戚菜园等村,是当时运河边的几个菜园子,并以种菜农姓为村名。
济阳镇隋唐大运河遗址分为两处,第一处河道遗址,济阳镇政府在河道两边种植了八十株柳树,力图还原当年的汴京八景之一的“隋堤烟柳”。并在河边树立了石碑,上书隋唐大运河遗址字样。另外一处码头遗址则在考古挖掘处建立了保护性大棚,并用铁丝制作栅栏,把码头遗址保护了起来。
在对大运河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古代瓷器和古代用具。因济阳镇没有较好的保存条件,这些出土文物被送往夏邑县博物馆保存、展览。同时在码头遗址里还发现有依稀可辨的车辙印痕,行人脚印,也有一圈圈如古树年轮的图案。
济阳镇段发掘的运河大堤发现遗迹丰富,保存好,埋藏浅,又有一段故道水面,投入少,有利于保护、利用、展示。然而因为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大运河遗址的保护工作不是很完善,还有很多亟待改善的地方。
二、保护济阳镇隋唐大运河遗址的挑战
文化古迹首先是文物,一切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都依托于文物本身,失去或破坏了文物本身,所有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保护文物第一的理念。济阳镇大运河遗址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主要是来自人为地破坏和自然的破坏。
(一)人为破坏
早在政府没有对大运河遗址进行保护之前,济阳镇的当地和附近的库民,尤其是大运河遗址附近的居民,大部分人都挖过河道。一是没有文物保护意识,二是抱着猎奇发财的心理。很多人挖河道就是为了寻宝。不少居民挖出来瓷器等文物,而这又刺激着更多的人来寻宝。在与当地老百姓的谈话中,可以不时听到谁家某某人曾经挖出过什么样子的宝贝的小道消息。隋唐大运河济阳段自明代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