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寡妇中女性形象
浅析寡妇中女性形象
内容摘要:哈萨克族作家朱玛拜·比拉勒在小说《寡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美丽、善良、聪慧、坚强,面对困难勇敢前行的哈萨克族女性形象。作为没落大家族的年轻新寡,小寡妇虽然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但是面对残酷的生活环境,她还是勇敢地扛起了整个家族的重担,成为了这个家的顶梁柱。朱玛拜通过小寡妇这个传统的哈萨克族女性形象,让人们思索在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时期,是选择坚守传统还是选择随波逐流。
关键词:朱玛拜·比拉勒 《寡妇》 女性形象
朱玛拜·比拉勒(1941-),新疆额敏人,中国哈萨克族当代著名作家。1964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大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1956年至今,他先后发表了《深山新貌》,《原野小鸟》,《同代人》等四部长篇小说,六部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小说《蓝雪》,《寡妇》,《白马》等被译为汉语。在朱玛拜的作品中,以女性为主角的,占有不小的比例。朱玛拜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哈萨克族女性形象。如《符咒》中的年轻寡妇、《夜半鸟鸣》中的妇人、《童养媳》中的童养媳,对于这些女性,朱玛拜更多关注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没有自由,她们被严格限制在族规的框架下,无法为自己做出选择,命运只能被掌握在他人手中。尽管在长篇小说《寡妇》中,朱玛拜仍然向读者展现了一位传统的哈萨克族女性形象。她善良、坚强、勇敢,克服重重困难撑起整个家。年幼的她,无法为自己做出选择;面对情欲的诱惑,她不得不压抑本能,克制;面对困难她也曾彷徨无助过,但她还是操持起整个家,在小说的最后,小寡妇为巴兰沙家操劳多年,身心俱疲,却落得个一无所有,被人冷眼对待的境地。笔者认为朱玛拜在小寡妇的身上赋予了他其他作品中女性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小寡妇不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她更多的代表的是对哈萨克族传统的坚守者。
一.未亡人的辛酸泪
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女性历来都处在被忽略的边缘。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只是如牛羊一样可交易的物品;只是生儿育女的机器。波伏娃概括了女性的爱情心理和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她的爱所具有的这种无条件性使爱成为信仰,她唯一拥有的信仰,至于男人,如果他爱一个女人,那么他想得到的是来自她的爱。”男人们充当了上帝的现世代言人。这样一来,女人们也只能听从男人们的吩咐。《寡妇》中的小寡妇,无法选择自己的幸福。她的父母早就给她定下了一门亲,只是因为“她的娘家和婆家很早就有交情,还在她在摇床里酣睡的时候,两家人就定下了娃娃亲,以示两家人永世不灭的缘分”。曾经的纯真初恋,也被父母无情地扼杀了。“他们俩的感无暇,一旦遭此厄运,真是无奈又痛苦。”“姑娘没了自由,那个少年也没有逃脱被严加管教的厄运。”从此,她和自己的恋人不得不走进父母为他们安排的婚姻。虽然小寡妇也曾有过幸福的时光,不过这幸福还没有来得及紧紧抓住,就从指间溜走了。“就在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刚刚有了结晶,这段魂牵梦绕的爱情却突然夭折,把他们抛向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不幸的女子。就在她仍为丈夫的离世而终日以泪洗面的时候,家族里的人们却聚在一起要为小寡妇找到未来的“出路”。小寡妇跟着哈孜大人一起,“她成了一名与众不同的人。”她的天地也限于“她家的被垛、柜子,和家门前的垃圾堆”。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唯一能给她带来安慰的只有父亲送给她作为嫁妆的一台缝纫机,“每当这个脖子上有一块麦粒般大小的黑痣的小美人安静地坐在机旁做活的时候,这屋里往常那股令人窒息的压抑的气氛便会烟消云散,……”。小寡妇看似平静的内心深处,仍然有一团火焰在燃烧,只是掩盖在皮囊下未被察觉罢了。她坚定地拒绝了放鹰人的求爱和初恋情人重拾旧情的要求。但是,她努力克制的情感,还是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奔涌而出。在羊倌的挑逗下,她开始变得魂不守舍,厌烦周边的一切,但是最后她还是用理智战胜了情感。节庆上,小寡妇看到惩罚寡妇的一幕,让她清醒了,她心中的那团火也被浇灭了,大病一场后,她变了,“渐渐她身上的女人气没有了,像一匹被阉割的公马,不再合群,尤其不愿意再看到男人们的笑脸。”这个时期的小寡妇,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她仿佛成了巴兰沙家的扯线木偶,无法自主;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她却成为这个家的一部分,开始承担起家族赋予的责任。
二.生活的严寒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巴兰沙家族的日子越发艰难了。为了逃难,巴兰沙家族的人们决定再次迁移,这次迁移不仅是对巴兰沙家族的考验,而且也是对小寡妇的试炼。可以说守寡的早期生活,只是小寡妇成长的孕育期,而真正的成长就是在巴兰沙家的迁徙过程中。小寡妇从原来那个整日自怨自艾,极力压抑自我的少妇,渐渐成长为一个善解人意、勇敢坚强、吃苦耐劳、持家有道的家族主心骨。巴兰沙家真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刚踏上逃难的征途,不曾想却在路上遇到了国民党的官兵,被迫宰杀了羊。小寡妇多亏了婆婆的主意,才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