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清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类型及内部陈设.docVIP

浅析明清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类型及内部陈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明清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类型及内部陈设

浅析明清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类型及内部陈设   内容摘要:   文章阐述了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社会结构、建筑结构特性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下,明、清徽州地区民居建筑不同的室内空间类型及内部陈设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及不同之处。      关键词:徽州民居 室内空间 陈设 特点      作为陈设物的载体之一,不同类型的室内空间决定了陈设物品的类型特点,陈设物品的大小、样式、材料及组合方式与室内空间的样式、构成特点、风貌等息息相关。徽州民居室内空间一般分为天井空间、厅堂空间、卧室空间、厨房及厕所等,富裕人家还设有书斋空间、账房及仆人用房等辅助空间。      一、天井空间及内部陈设   与其他地方不同,徽州民居天井内院与开敞的厅堂空间融为一体,天井空间的上空与外界相通。天井内院由地面、天棚和墙垣构成,具有很强的室内特征,所以,本文把天井空间归为室内空间。   作为一个过渡的空间,天井空间与其他功能空间联系紧密。天井与外界相通,使得天井成为室内其他空间采光的重要来源,同时还具有防火的功能。虽然天井相对较小,但它通过一定的长宽比、高度差,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其功能效应。这种天井空间的采光效果与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空间不同,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空间面积大,光线可直接射入室内,而徽州天井狭长,建筑外立面又很少开窗牖,多为折射和漫射采光,室内光线偏暗,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深层的防御戒备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商人在传统社会中的敏感地位,当然,也与徽人不事张扬、韬光养晦以及当地的习俗有关”①。   徽州民居天井的大小设置也要满足厅堂“过白”的讲究。“过白”是中国风水学说里的一种建筑处理手法,通常用于级别较高的民居建筑之中。“‘过白’即是在民居的纵剖面中,从后厅神案的香炉顶向前厅望去,擦过后厅前檐的封檐板下皮到前厅屋脊的上皮之间,尚能见到一定高度的天空,即为‘过白’。代表的意思是祖先(人)与天空(天)相通,天人一体。过白高度规定为1.8―2.2木行尺(一尺为29.8cm),即60cm上下。”②当人站在后厅神龛前或太师壁前,能在后厅封檐板以下的视野里,望见前面建筑的完整画面,并在前座屋脊上还有带状的一线天空纳入画面(如图1)。“过白”的设置不仅改善了民居建筑室内空间对自然光线的采集,而且在建筑室内观景角度上,厅堂前檐与檐廊共同构成完整的景框,如同中国画里的留白,留出了适当的天地空白,使景框中的画面更加完整、生动,营造出室内空间视觉艺术效果。光线强烈时,会照射到厅堂条案座钟上方,也有光宗耀祖、祖灵庇佑之说。所以,置身在徽州民居室内空间观赏时,空间序列、景致、心理感受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徽州民居天井四周除满足采光等需求外,还注重对水环境的营造。有的是直接引水入院,如黟县宏村;有的则在院内开凿水池,如黟县宏村德义堂、碧园、善义堂等;有的则于天井下方摆放鱼缸、盆景、山石等陈设品,如婺源思溪敬贤堂等。可以看出,徽民很注重自然在居住环境中的体现,注重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厅堂空间及内部陈设   徽州民居与其他地方不同,楼下厅堂多做成与天井四周融合的敞厅(如图2)。徽州民居楼下厅堂和天井之间是相通的,无任何隔断,两者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一体空间。徽州民居对天井和楼下厅堂空间的这一处理方式,使得内、外部空间界线变得模糊。   徽州民居建筑中明间为厅堂,每个院落至少有一个厅堂,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从平面布局上看,往往被设置在相对中心的位置,所占相对面积比例最大,是居宅中的主体空间。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厅堂视为中心,厅堂是整个家庭精神和行为的统治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家庭的权重、地位和脸面,所以其内部空间的陈设布置也十分讲究。   徽州古民居的厅堂在功能上均有雷同之处,大都作为迎宾会友及宴乐等活动场所。厅堂的布局样式基本一致,下面笔者就以正厅为例进行阐述。就实物遗存来看,厅堂作为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体量较高大宽敞,空间格局和平面布置严格按中轴线对称布置,突显了徽州所崇尚的宗族伦理制度。但明时的“楼上厅”,并非是与天井相通的敞厅,它们之间以槛窗相隔,空间界线比较明确。开间比清时“楼下厅”多。受民居建筑形制的影响,明时“楼上厅”多为三开间,与清时单开间的“楼下厅”相比,显得更加开阔,更加气宇轩昂(如图3)。明时“楼上厅”内部空间与天井四周相比较为一致,有的甚至华丽非常,多在梁架及其构件上施以雕刻与彩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厅堂空间的亮度。两侧及太师壁装木板也有砖木结构,如西溪南的老屋阁。此外,明时“楼上厅”多在檐廊下方设置“美人靠”,而清时“楼下厅”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来设置。清时“楼下厅”厅堂内部空间较天井四周素雅大方,两侧装木板壁,壁上多挂书画饰之,太师壁两侧开门洞通往内间,门额常做雕饰,这种做法在北方比较少见。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