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沸石成因分类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沸石成因分类综述

方沸石成因分类综述   摘要:本文对常见的方沸石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将其成因分为六种:岩浆型方沸石(P型或I型)、转变型方沸石(X型或L型)、热液型方沸石(H型)、变质型方沸石(M型)、沉积型方沸石(S型)以及热水沉积型方沸石。   关键词:方沸石;沸石;成因   The review of genetic calssification of analcime   BAI Yang LI Zhe―xuan ZHANG Qiao LUAN Ji―hao   Geology Department of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of common analcime are summarized, the causes are divided into six types: magmatic type zeolite (P or I), change the type of analcime (X or L), hydrothermal type zeolite (H type), metamorphic type (M type), Fang Feishi sedimentary type zeolite (S type) and hydrothermal deposition type zeolite.   Key words:Analcime;Zeolite;Origin   方沸石(analcime)是一种富钠的铝硅酸盐矿物,其理想结构的化学分子式为Na16Al16Si32O96?16H2O,形成于各种不同成因的岩石中,常与其他沸石矿物共生。方沸石在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均可产出,国内对其成因均有报道。1797年,AbbeHaiiy首次命名产于中新生代火山岩中的斑晶方沸石,之后不同产状的方沸石陆续被报道。20世纪50~60年代是学者们掀起研究和利用沉积岩中沸石的高潮,而在70年代开始,岩浆岩中的白榴石和方沸石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到了90年代,学者们为产自于玄武岩或碱性喷出岩中方沸石斑晶是岩浆结晶还是由白榴石转变而争论不休。在21世纪,全球不同产地方沸石产状被零屋的报道[1]。   国外许多学者曾对方沸石的成因及形成环境进行总结,然而,最具代表性的分类方案同样是1989年由Luhr和Kyser提出,他们将方沸石划分为5种类型(表1),后续的研究者认可了这种方沸石的成因分类方案和代号,并使用于后来的研究当中。本文即是在此种分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论述与总结。   1. 岩浆方沸石(P型或I型)   岩浆型和转变型方沸石主要出现在火成岩中,并且,对于响岩和煌斑岩中的方沸石斑晶的成因问题自20世纪初一直困扰着许多地质学家(Kmght, 1904;Daly, l9l2;Washington, l9l4; MacKeruie, l9l5;Prisson, l9l5)。岩浆型成因的方沸石是直接从硅酸盐熔体中结晶而来的,支持者(Larsen 和 Buie, 1938; Wilkinson,1968; Pearce,1 970;C,undari, 1973; Roux 和 Hamilton, 1976; Woolley 和 Symes, 1976; Ferguson 和 Edgar,1 978;Church,1978,1979;Edgar,1979;Luhr 和 Carmichael, 1981)给出的证据如下:(1)晶体是自形的;(2)母岩新鲜并且其他的火成岩相(igneous phases)尤其是火山玻璃和橄榄石没有显示出蚀变的迹象;(3)含水岩浆,出现了其他例如角闪石等的含水矿物;(4)Na的含量控制着分异的趋势;(5)在简单的试验系统下,方沸石可以在液体中晶出[3]。国内已报道的原生方沸石只有青藏高原当雄地区的方沸石响岩(蒋云,2008),其中方沸石呈现肉红色[4]。   2. 转变型方沸石(X型或L型)   转变型方沸石是白榴石、霞石或沸石等矿物通过离子交换而形成,实验表明,在低温下,白榴石、霞石、钠长石以及其它矿物可以通过与水溶液反应生成方沸石[5―6]。其区别于岩浆型方沸石的特征为:体积增大,颗粒不规则,晶体表面粗糙以及微孔和裂隙发育。支持转变说的学者认为一些原生的岩浆矿物(例如白榴石与霞石)向方沸石的转变过程是极易发生的。后续的学者(Giampaolo等, 1997; Redkin和Hemley,2000)[7―8]使这一理论进入了新的阶段。   3. 热液型方沸石(H型)   H型方沸石即热液(热水)方沸石(hydrothermal analcime)是在?F镁质岩石的孔洞处由岩浆期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