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群臣伏阙抗争现象政治文化分析
明代群臣伏阙抗争现象政治文化分析
提要:明代士大夫群体多次“伏阙”抗争,君臣冲突的激烈情状在中国帝制政治史上甚为凸显,彰显出该时代士大夫政治的活跃态势。通过对明代群臣“伏阙”抗争现象的研究可以看到,帝制框架内君臣双方存在不同的政治诉求,明代群臣“伏阙”抗争之最值得关注的内涵在于士大夫群体之民本思想与绝对君权观念的冲突。帝制政治不等于皇权专制,大量存在的君臣冲突史事说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远非“专制”一词可以概括。在君臣冲突的过程中,明代士大夫群体展现出担当天下事的责任感,以及对政治合理性的诉求,中国政治文化这种内在的理性要素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明代 士大夫 君臣冲突 伏阙 政治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伏阙”,意指官民越过常规程序拜伏于宫门前,直接向皇帝上书言事的举动,史书中亦称“守阙”。个人“伏阙”,或为伸冤,或为“乞休”,情由多样;群臣“伏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皇帝――官僚政治传统中带有礼仪色彩的程序性举动,如百官“伏阙”恳请皇太子继皇帝位之类;另外一种则是君臣政见发生严重冲突而尚未决裂时群臣公开对抗君主旨意的公共事态。后者为本文讨论的核心。
中国帝制时代的群臣“伏阙”抗争曾经屡有发生,其中在史籍中被反复引为典型事例的一次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围宋,太宰李邦彦主张割地求和,以太学生陈东为首的在京官员、士子,以及数万民众“伏阙”请诛李邦彦,复用主战派官员李纲。结果宋钦宗迫于群臣压力,启用李纲任京城防御使。在明代,官僚士大夫也曾多次“伏阙”抗争,君臣冲突的激烈情状在中国帝制政治史上甚为凸显。本文通过梳理明代的这些“伏阙”抗争现象,透视明代君臣关系的态势,进而对当时的中国传统政治做出一些政治文化角度的分析。
19世纪以来,许多学者以皇权专制主义作为中国帝制时代的基本特征,“专制”成为解说中国发展停滞的关键词。黑格尔(Georg Hegel)称:在中国,皇帝是唯一具有自由意识的实体,“除了天子的监督、审察以外,就没有其他合法权力或者机关的存在。政府官吏们的尽职,并非出于他们自己的良知或者自己的荣誉心,而是一种外界的命令和严厉的制裁,政府就靠这个来维持它自己”。马克思(Karl Marx)在讨论“亚细亚生产方式”时,以中国为例证,认为这种生产方式与政治领域内的专制体制相对应。魏特夫(Karl Wittfogel)于20世纪中叶提出东方专制主义,认为中国始终停留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阶段,这种生产方式又可称为东方专制主义,以权力高度专制为其本质特点,专制皇帝的意志决定一切。费正清(John Fairbank)在提出“刺激――反应”模式解读中国历史进程时,认为政治领域内的君主专制是导致中国历史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列文森(Joseph Levenson)也认为中国古代是君主特权高度发展的时代,专制是阻碍中国迈向近代的重要因素。余英时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专制化的特点在明代有充分表现,士大夫群体“扼于明代的政治生态,只能‘独善其身’,而绝望于‘兼善天下’”,“明代的政治文化不能容许‘得君行道’观念的存在”。刘泽华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王权支配社会……臣民在社会与历史上只能为子民、为辅、为奴、为犬马、为爪牙、为工具”。上述关于中国帝制时代皇权专制的论断,有大量文献依据,但是论者在捕捉住皇权专制这一基本事实的同时,常常忽略中国帝制时代政治文化的复杂性。这类理论从来也没有充分注意到,如此狭隘的极少数人的强权政治为什么能够在与社会绝大多数人根本对立的情况下绵延2000多年?中国历史上那些激烈的君臣冲突究竟有无政治文化涵义?纯粹以服从为职事乃至近于奴化的中国传统士大夫为什么会有极为丰富的个人著述和复杂的社会思想?具体于明代,那些反复上演的群臣“伏阙”抗争,都是为了向皇帝表示效忠的闹剧而已吗?
二、明代士大夫群体的“伏阙”抗争
在明初洪武、永乐两朝,功臣、诸王占据朝廷要职,士大夫近于侍从之官,虽间有谏诤之举,然其群体声势不显。仁宗、宣宗诸帝较为亲近儒臣,士大夫位势渐重。总体来看,明前期皇帝与勋戚贵胄间的权力之争较为剧烈,与士大夫群体间的冲突不若后世显见,然亦不是全无迹象。如洪武二年,太祖因孟子有民贵君轻之论,欲罢黜孟子配享孔庙,刑部尚书钱唐犯颜力谏,云:“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太祖虽然大怒,还是因为钱唐的抗争而下诏恢复了孟子配享地位。仁宗继位之后耽于声色,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当廷指责仁宗所行非礼,仁宗命武士以金瓜击其肋,但李时勉仍然坚持他的指责。抵至成化时期,士大夫群体“伏阙”与皇帝争是非的现象开始增多。从成化初年至于明末,发生了十余次群臣“伏阙”抗争事件,兹依时间顺序分列于下:
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群臣“伏阙”请宪宗将已故英宗皇后钱氏?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脑栓塞的护理ppt.pptx VIP
- GB 6675.4-2014 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docx VIP
-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ppt VIP
-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数学试题.docx VIP
- 2025至2030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陕西金太阳2025年9月高三联考15C英语(含答案).docx
- CS5038具有14A开关的22V输出、大电流DC-DC升压IC.pdf VIP
- 在线网课学堂《信息安全技术》单元考核测试答案.docx VIP
- 光学经纬仪检定规程(JJG 414-2011).pdf
- 15m高钢结构大棚拆除施工方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