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生命态度对李贺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植生命态度对李贺影响

曹植生命态度对李贺影响   魏晋是一个生命高度自觉的时代,从建安到正始,从两晋到齐、梁,生命的价值观和人生的情调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在这纷繁涌动的生命意识思潮中,魏晋的士人面临生命价值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面临生命价值的追求与生命本身的短暂的矛盾,体味着生命的极度卑微与极度尊贵。在这种自觉的生命体认里,有忧时伤生的情怀和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其流淌的基调却是苍凉的悲剧意味。李贺的一生也是卷裹到和六朝士人面临的同样的人生困境,做着同样的徒劳的抗争,沾染着同样的悲剧色彩。魏晋的文化基调、生命情怀和魏晋士人的人生态度,都对李贺的生命意识和诗歌创作起了巨大的影响。魏晋时代几乎每一寸时空都燃烧着理想、感伤和悲剧的色彩,本文就对李贺影响较大的、与李贺的遭际和抱负相似的悲剧人物陈思王曹植作一论述。   姚文燮注《昌谷集》时,曾在序中明确指出:李贺力挽颓风,“直使屈、宋、曹、刘再生于狂澜之际”[1]。这里所言之“曹”即指建安诗人曹植。李贺在其诗作中也曾以“才高八斗”的诗人曹植自比,如其《许公子郑姬歌》云:“蛾妾醉眼拜诸宗,为渴皇孙请曹植。”这不仅因为曹植诗“奇高”的骨气,“华茂”的词采,受到李贺的欣赏、推崇和喜爱,并有意效仿,往更深层说还因为两人身世、遭际和抱负等方面有许多极其相似、相近甚至相同的地方,李贺当然正是在对曹植的解读过程中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与沟通,进而形成对其诗歌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的。在下文的研读比勘中,我们会发现李贺从曹植那里汲取和感召的不仅是才情,更多的是曹植慷慨而悲怆的生命况味。   曹植对李贺生命意识的浸染,是由于李贺对曹植在政治理想、思想情感的理解与认同,这又是建立在个人身世经历遭遇相近相似相同的坚实基础上。   一是曹、李都有显贵的家世背景和远大的志向抱负。曹植是武帝曹操的儿子,是孝文帝曹王的弟弟,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钟嵘《诗品》称其为“建安之杰”。他以自己过人的才华深得其父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欲被立为世子,显得踌躇满志,不仅有着远大的政治志向、抱负和理想,而且还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曹植一生执著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2]。在《越露篇》诗中更是抒写和表现出自己的雄心壮志:“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暇鱼旦篇》中,诗人自比为鸿鹄,把那些“势利惟是谋”的小人喻为“不知江海流”的暇鱼旦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表现出诗人的高度自信和颖脱不群的性格特征。其前期的代表性诗作《白马篇》,塑造了一位武艺出众,渴望为国建功立业而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洋溢着一种乐观豪放的精神:“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诗人远大志向抱负的生动反映和形象写照。   李贺是唐宗室后裔,至其时家道早已破落,然这仍使得诗人倍感荣耀与自豪,他在诗中曾反复提及此,如《唐儿歌》结尾处提醒人们“莫忘作歌人姓李”,《金铜仙人辞汉歌》里则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由此表现出一种潜隐的王孙情结和甘为皇室、朝廷效命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如《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高轩过》中“他日不羞蛇作龙”等诗句,都是诗人远大的志向抱负理想的生动体现和形象写照。他甚至不顾自己的体弱多病,意欲投笔从戎,“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崇义里滞雨》),“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等诗句,表现出诗人的积极用世之心和急欲像宝剑初试锋芒,如骏马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而留名不朽的强烈愿望。   二是曹、李都自幼聪颖无比,有过人的才华,同为世人所推重。如《三国志?陈思王传》云“曹植聪敏早慧,十岁余,……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日:‘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城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3]”后七步成诗之美谈,更显其才思敏捷,不假思考,挥毫成文。李贺同样也少年能诗,早露头角。五代王定保《唐撅言》载;“贺年七岁,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时韩文公与皇甫泥览贺所业,奇之,而未知其人。因相谓曰:‘若是古人,吾曹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会有以晋肃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既而总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贺就试一篇,承命欣然,操机染翰,旁若无人。仍目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连镶还所居,亲为束发。[4]”虽系传说不可信,却反映了贺之早慧与才思敏捷。   三是曹、李都有怀才不遇,遭受打击的惨痛经历。才高难为世用,这是历代才子的共同悲剧。曹植在与曹王争夺太子、皇位失败后,诗人备受其兄和其侄的猜疑和迫害,如《世说新语》所载七步成诗的故事,反映出其所处的险恶处境与怨愤痛苦之情。《赠白马王彪》是诗人与白马王曹彪、任城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